課程時間:2020年5月29日周五(9:00-12:00;13:30-16:30)
上課地點:北京
培訓費用:每人1980/每天(含講義,筆,課件、茶點)
授課對象:企業高管、人力資源工作者、組織發展工作者、人才梯隊建設者、領導力梯隊建設者、志在推動企業發展與自我發展的有識之士。
課程背景:
悉數過往,通用電器、阿里巴巴、華為、霍尼韋爾、寶潔……,這些企業從基業常青走向偉大的原因就在于其內部卓越人才的持續涌現,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并引領了業界的仿效與學界對于企業人才梯隊建設的思潮。放眼未來,企業基業常青的關鍵依然取決于人才體系的構建與管理,原因如下:
1、應對時代與商業格局需要
當今的商業格局存在極大的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這導致企業面臨著極大的變化與挑戰,之前的成功明天即變為昨日黃花,之前的機會明天即變為風險挑戰。可以預見,企業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之道只有快,需要企業具備持續的創新力與穩定的適應力,而這背后必須要有強有力且持續充足的人才支撐。
2、應對企業競爭與轉型需要
當今中國經濟增長引擎已從“人口紅利”換擋到“人才紅利”,依靠人才蘊含的智力資本已經讓BAT等眾多名企從傳統競爭中獲勝并一躍沖天引領經濟新增長。可以預見,由人力資源跳擋至人才資源再進化到智力資本將是企業獲取未來競爭勝利的硬核,聚集優秀人才以及開發人才的智力資本將是今后企業戰略的重點與新型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
3、應對人才獲取方法需要
人才從哪里來?對于絕大部分企業來說,招聘(Buy)是企業獲得人才的核心甚至是唯一路徑。過往這條路徑不僅是高速路更是捷徑,但從當下人才的招聘成本高速增長看,未來的這條路將及其擁堵難走,人才的爭奪戰已經打響,通過高薪聘用獲得人才的方法將使企業承擔越來越大的人力成本與所招人才不適崗引發的風險損失。可以預見,由于關鍵人才在市場上的稀缺、人才爭奪的加劇、人力成本的持續增高、企業應對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大量需求或者企業對于吸引人才的競爭力有限,培養(Build)與企業更為契合的內部人才梯隊將成為突圍新路徑。
4、應對穩定人才隊伍需要
當下,眾多企業在確保戰略目標的落地執行和經營業績的穩健上面臨巨大挑戰,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于組織的執行力頗為不滿,更為沮喪的是即便如此,員工的敬業度卻在持續下降。對于眾多企業來說,發現并保留能夠可靠的落地企業戰略目標、持續穩定貢獻的員工正成為企業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可以預見,無論是開疆拓土還是固守江山,無論是創新研發還是服務實施,穩定的人才隊伍將是企業的核心資產。通過人才體系的構建與管理吸納人才、留住人才、孵化人才并以此獲得、保值企業的核心資產將是眾多企業突圍、保命、獲勝的關鍵。
5、應對人才管理與價值產出需要
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人才對于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性與人才獲取的困難性,開始走上了自主培養人才的正道。但隨著人才培養實踐的深入,企業陷入如何平衡現在與未來需要定義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如何找到并獲取組織中的關鍵人才、如何培養組織需要與戰略需要的合格人才、如何讓人才發光發熱為企業創造價值、培養失敗的人才該如何安排、如何發現尚未嶄露頭角但卻是未來需要的成長型人才……等諸多困惑,甚至成為企業規劃未來戰略時的一大焦慮。可以預見,如何快速構建企業的人才體系并付諸以高效管理使得企業人才供給充盈、人才隊伍穩定發展、持續為企業創造價值并形成智力資本、讓企業基業長青成為當下眾多企業老板、高管與人力資源工作者的迫切期待。
基于上述,從人才體系建設與管理的理論、方法、過程、步驟以及眾多名企的可借鑒經驗等多維度設計開發了本課程。
課程收益:
1、提升理論高度
能夠掌握構建戰略驅動的人才管理體系的理論、思想與基本流程;
2、拓展眼界寬度
能夠借鑒GE、阿里、華為等世界名的人才發展實踐經驗;
3、提升外在技能
掌握根據企業戰略發展需要構建人才標準的方法與技能,選對人;
掌握根據組織需要盤點內部人才的高效流程與精準方法,找對人;
掌握構建符合人才成長所需的雙體系培訓的方法與步驟,育對人;
掌握高潛人才崗位發展與關鍵跨越的管理方法與實施過程;用對人;
掌握管理企業雙體系人才庫的系統方法與實踐經驗;留對人;
4、修煉內在素養
提升“選人”、“找人”、“育人”、“用人”、“留人”的眼界素養;
提升推動企業組織發展與戰略人才管理的責任動力與胸懷素養。
課程特色:
課程內容上,本課程重點圍繞當下企業實際需求:如何建立系統化、流程化的體系來評估、發展和保留組織內部的高潛人才;如何創建戰略驅動的人才管理體系,培養更多“將來的”企業管理與專業技術人才;如何確保領導層與關鍵技術崗位的連續性,縮短關鍵崗位空缺期;如何提升組織在“職業發展”中的競爭力,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從理論到實踐、從戰略到實施、從方法到工具、從借鑒到創新全要素、多維度、深層次解析,讓學員全面掌握人才管理體系的構建流程以及選人、找人、育人、用人、留人具體方法。
授課方式上,本課程以小組行動學習和圓桌會議為核心學習形式,通過解析講授、案例研討、影視分析、情境模擬、實踐演練等多種授課方式讓理論淺顯易懂、讓案例具備借鑒意義、讓研討碰撞激情與智慧、讓氛圍活躍幽默,營造出啟迪智慧、分享智慧、滌蕩智慧、應用智慧、創新智慧的高效學習場。
課程大綱:
模塊一:探尋讓基業常青的硬核——從戰略驅動到戰略人才驅動
一、解析企業競爭領域價值鏈
1、解析使命,透視企業本質
2、解析企業價值鏈,透視企業價值創造過程
3、案例分析:華為、阿里、杜邦等企業價值鏈
二、解析企業核心競爭力
1、解析企業相對競爭優勢,透視競爭獲勝要素
2、解析企業持續競爭優勢,透視業績穩健要素
3、案例分析:耐克、周黑鴨核心競爭力打造與競爭優勢塑造過程
三、解析企業戰略規劃
1、解析企業戰略環境,透視企業戰略選擇
2、解析企業戰略目標,透視企業戰略規劃
3、解析戰略平衡計分卡,透視企業戰略執行
4、案例分析:斯塔蘭戰略規劃與平衡計分卡實踐
四、解析企業戰略能力
1、解析企業關鍵崗位,透視企業關鍵人員
2、解析企業關鍵能力,透視企業關鍵素質
3、解析企業人力戰略,透視企業人才傾向
4、解析企業招聘配置,透視企業人才來源
5、解析企業戰略能力,透視企業人才驅動
6、案例分析:GE戰略人才培養
7、模擬演練:選擇模擬企業,演練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明確關鍵崗位、人員、能力與素質
五、解析企業人才梯隊
1、人才梯隊建設的價值
2、人才梯隊建設的本質
3、人才梯隊建設的流程
模塊二:描繪讓基業常青的人才——構建戰略人才標準,選對人
一、時代對于勝任力的要求
1、現今企業內高潛應具備的能力要求
2、企業對于人員的能力要求
3、案例:蘋果、華為、阿里對于人員的能力要求
二、構建戰略勝任力模型
1、勝任力模型構建的原則
2、勝任力模型構建的流程與工作步驟
3、勝任力要素信息采集方法
4、勝任力模型的應用
5、勝任力校準會的組織與召開,溝通協調統一標準
6、模擬演練:選擇模擬企業,演練制定企業的通用勝任力模型
模塊三:挖掘讓基業常青的人才——開展戰略人才盤點,找對人
一、解析人才盤點
1、解析人才盤點的價值,探究人才盤點的本質
2、解析人才盤點的時機,明確人才盤點的步驟流程
二、解析人才評估
1、解析常用人才評估技術,明確如何測試潛力才能
2、解析九宮格與人才地圖應用,明確如何描繪高潛人才
3、解析人才測評的實施過程
4、模擬演練:演練應用人才評估技術
三、解析人才盤點應用
1、解析人才盤點關鍵角色與溝通,協調團結關鍵人
2、解析人才盤點實施關鍵事項,少走彎路提高實施效率
3、解析人才盤點披露方式,人盡接受
4、解析人才校準會的組織與召開,溝通協調統一標準
5、模擬演練:根據提供的案例數據,演練人才評估與分析
模塊四:培育讓基業常青的人才——構建戰略人才培訓體系,育對人
一、人盡其才,人才發展雙通道
1、構建領導力梯隊,孵化管理人才
2、案例:如何借鑒GE的領導力梯隊
3、構建專業技術梯隊,孵化技術人才
4、案例:如何借鑒華為的領導力梯隊
二、構建雙體系培訓
1、讓培訓有聲有色,培訓課程開發
2、讓培訓循序漸進,繪制學習地圖
3、模擬演練:選擇模擬企業,演練構建企業培訓體系與培訓計劃
第五單元:鍛煉讓基業常青的人才——規劃戰略人才發展路徑與跨越點,用對人
一、高潛激勵策略
1、規劃促進轉型的關鍵跨越點
2、設計橫向提升的崗位發展路徑
3、組織縱向提升的專題項目組
4、案例:GE對于關鍵跨越點的規劃與可借鑒經驗
二、高潛發展策略
1、如何制定個人發展計劃
2、如何制定績效改進計劃
3、模擬演練:根據案例數據制定崗位發展規劃與關鍵跨越點的個人發展計劃
第六單元:吸納讓基業常青的人才——管理戰略人才庫,留對人
一、賦能企業生命力
1、洞悉企業戰略未來
2、平衡現在與未來人才需求3、構建面向未來的人才梯隊
二、人才分類管理
1、為各類人才規劃發展路徑與激勵策略
2、用進廢退,人才梯隊的入隊與出隊管理
3、人才接力,如何規劃接班人計劃4、面向未來制定人才梯隊管理機制
主講專家:馬尚,團隊職業化提升專家
從業以來,馬老師先后在政府、國企、外企、民企等各型企業組織任職并自主創立兩家公司,對各型企業的組織特點尤其是在新的經濟態勢下企業組織特點與管理方法有著極為詳實的了解;對各型企業的人員尤其是“70后”骨干精英、“80后”新晉管理者、“90后”生力軍的特點以及如何引領、管理、培養員工等,有著直指人心卓有成效的實戰經驗;對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揚長避短的建設團隊、構建激勵人心的團隊文化等,有著豐富多樣卓有成效的實戰經驗。
馬老師先后在各型企業中任職CEO、人力資源經理、行政經理、運營經理、項目經理、培訓經理等職,對于職業經理人應具備的高效、溝通、規劃、思維、壓力情緒管理、項目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培訓、員工關系、人員解聘、團隊建設、團隊文化構建等職業技能類型及應掌握的程度有著詳細深入的體會與了解,并對如何提升這些職業技能、提高工作效能積累了豐富且卓有成效的方法路徑與實戰經驗。
馬老師在潛心研究團隊職業化提升過程中還受邀參與了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在中德兩國環保合作項目中,馬老師受邀負責指導德國專家團培訓課程的內容修訂與授課方式導演,使得培訓課程更易于中國環保領域精英人士的理解與掌握。在中英兩國教育合作項目中,馬老師受邀與英國專家一起研究了現代社會職業人職業發展路徑與職業技能提升路徑,研究成果廣泛用于中英兩國職業教育領域。
馬老師授課方式幽默風趣,結合課程中直指痛點的主題、引人入勝的案例、還原現實的情景模擬、趣味橫生的實踐演練、思維碰撞的組群研討、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得課程目標指向明確、課程內容實效性高、課程節奏張弛有度、課程氣氛活躍開放、課程收益必有所獲、課程體驗意猶未盡。
得益于豐富的職業經歷與崗位經驗,馬老師致力于團隊職業化提升領域,將長久以來積累下來的豐富且卓有成效的團隊建設與管理實戰經驗,與時俱進、提取精華、以實效為本、以演練為主、打造出了好學易用、實效性高、且廣受歡迎的精品課程體系。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