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2019年7月11-12日【鄭州】
培訓費用:2200元/人(含學費、資料講義、學習文具、培訓期間午餐),報到后統一開具發票;如需安排住宿,會務組可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培訓對象:
1、各企業高管;
2、各企業人力資源總監(經理)、行政總監(經理)、薪資福利主管(專員)、績效主管(專員)、社保主管(專員)、培訓主管(專員)、培訓師、招聘主管(專員),工會、企業法律顧問,各類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以及總經辦、辦公室、企管部、綜合部、人事部、勞資部、銷售部等部門相關人員參加;
3、各企事業單位財務負責人、財務總監、稅務總監、總會計師、財務經理、辦稅服務人員及相關業內人士。
培訓內容:
本期課程圍繞“申報扣除 —— 稽查口徑 —— 節稅設計”的主線,在“降低用工成本”和“防范稅務風險”兩個中心思想的指引下,以四個專題、共計約12小時的課程形式深入探討新《個人所得稅法》以及社保征管體制改革實施后,企業如何進行節稅設計、如何應對稅企爭議的問題。
第一部分 2019年最新個人所得稅政策解讀
一、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
1. 哪些收入需要由單位代扣個稅?
2. 哪些收入不需要由單位代扣個稅?
3. 員工從多家關聯企業取得收入,誰負責扣個稅?
4. 員工從多家關聯企業取得收入,誰負責繳納社保?
5. 《稅收征收管理法》對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做了哪些規定?
6. 扣繳義務人沒有依法履行扣繳義務,將面臨哪些損失?
7. 新個稅法增加的自然人“納稅人識別號”有什么意義?對企業和個人有什么影響?
二、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一)如何理解新法個稅稅額的兩種類型——真實個稅和預扣個稅?
(二)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
1.新法之下,如何適用稅率?
2.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3.居民個人的勞務報酬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4.居民個人的稿酬所得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5.新法下的稿酬所得在實踐中如何起到避稅的作用?
6.居民個人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7.經營所得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8.財產租賃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如何實現免稅?實踐中如何應用?
9.什么是偶然所得?微信群里發紅包,需要交稅嗎?
(三)收入額的確認
1.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如何確認收入額?
2.哪些收入可以在稅前“打折”?
(四)扣除項目
1. 新法規定了哪些稅前扣除項目?
2. 超過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標準的“三險一金”個人繳稅部分可以扣除嗎?
3. 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如何在稅前扣除?
4. 商業健康保險如何在稅前扣除?
三、專項附加扣除
(一)專項附加扣除的辦理路徑
1. 員工可以選擇哪兩種路徑辦理專項附加扣除?
2. 兩種路徑辦理專項附加扣除如何操作?
3. HR和財務如何高效指導員工辦理專項附加扣除?
4. 專項附加扣除補扣如何操作?
(二)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1. 扣除范圍
2. 扣除主體
3. 子女教育扣除辦理中的常見問題
4. 子女教育扣除需要提供哪些資料?
(三)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1. 繼續教育扣除有哪兩種類型?哪種類型是單位在預扣時不考慮的?
2. 繼續教育扣除的扣除主體如何選擇?
3. 證書越多,個稅越少嗎?
(四)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
1. 誰買的房子可以扣除?——貸款主體
2. 跟誰貸款買的房子可以扣除?——貸款方式
3. 住宅用來開超市,可以扣除嗎?——貸款用途
4. 哪套房子的貸款利息可以扣除?——扣除范圍
5. 貸款利息扣除需要提供哪些材料?——資料提供
(五)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1. 名下有房產,還可以享受住房租金扣除嗎?——扣除條件
2. 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可以同時扣除嗎?——限制條件
3. 異地買房、本地租房,如何選擇扣除項目?——扣除標準
4. 住房租金扣除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六)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1.贍養祖父母可以享受扣除嗎?——贍養對象
2.非獨生子女如何享受贍養老人扣除?——扣除標準
3.非獨生子女的一方無勞動能力、未實際贍養老人,另一方是否可以享受全額扣除?——分攤方式
(七)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
1.什么樣的病屬于“大病”?——扣除范圍
2.誰的病可以在稅前扣除?——扣除主體
3.職工享受大病醫療扣除可以由單位在預扣時辦理嗎?
(八)保障措施
1. 納稅人在辦理專項附加扣除時有哪些義務?
2. 扣繳義務人在辦理職工的專項附加扣除時有哪些義務?
3. 員工提供明顯虛假材料,單位是否可以拒絕扣除?
四、特殊收入的個稅計算
1. 全年一次性獎金如何計算個稅?優惠算法一定“優惠”嗎?哪些人不能享受優惠算法?
2. 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個稅?
3. 提前退休一次性收入如何計算個稅?
4. 內部退養一次性收入如何計算個稅?
五、納稅申報與匯算清繳
1. 工資、薪金所得的預扣預繳——累計預扣法
(1)累計預扣法如何計算?
(2)HR在制作工資表時如何計算預扣個稅更方便?
(3)累計預扣法在操作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4)為什么有些員工每個月都在“降工資”?
2. 勞務報酬所得的預扣預繳
(1)勞務報酬所得如何計算預扣個稅?
(2)勞務報酬所得在預扣時是否考慮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
(3)為什么取得勞務報酬所得一定要辦理匯算清繳?
(4)勞務報酬所得預扣的個稅和真實的個稅差別有多大?
(5)新法下,企業能否繼續為雇員承擔勞務報酬的個稅?
3. 公司的哪個部門來做員工個稅的匯算清繳更好?
4. 小結:“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究竟有何不同?
第二部分 企業人事管理活動中的稅務風險控制
一、工資與勞務費中的個稅風險
1.多處領酬的員工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2.董事監事報酬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3.勞務費的發放有哪些稅務風險?
4.員工離職補償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二、福利費中隱藏的個稅風險
1. 非常態的“工資、薪金所得”有哪些?
2. 高溫補貼是否需要扣個稅?
3. 兼具費用性質的補貼是否需要扣個稅?
4. 員工餐補是否需要扣個稅?
5. 傳統節日發的粽子、月餅是否需要扣個稅?
6. 旅游費≠差旅費,潛在風險不可不防!
7. 年會、宣傳活動中的獎品是否需要代扣個稅?
三、員工費用報銷隱藏的個稅風險
1. 潛在的稅務風險點
2. 假發票是善意取得的嗎
3. 替票風險大
4. 出差補貼如何報銷
5. 禮品費不能忽略個稅
6. 總、分公司發票能串用嗎?
7. 公交地鐵充值(定額)發票
8. 沒有發票能否報銷?
9. 哪些發票不能報銷?
10. 報銷活動中如何規避個稅風險?
四、向個人拆借資金的個稅風險
1. 借款利息都涉及了哪些稅?
2. 增值稅與個稅如何計算?
3. 稅費由企業承擔時如何處理?
五、新法下個稅籌劃的注意事項
1. 個稅征收變革的“三個疊加”如何影響稅務籌劃?
2. 費用充工資是否可行?
3. 方案如何實現最優選擇:
(1)案例一:安排職工宿舍和發放住房補貼哪個更好?
(2)案例二:股東分紅好還是漲薪好?
(3)案例三:企業和銷售人員之間如何通過關系轉換實現雙贏?
第三部分 個稅稽查與稅企爭議處理攻略
一、稅務稽查概述
(一)什么是稅務稽查
(二)稅務稽查的基本環節
1.我的企業為什么會被查:選案環節
2.我的企業如何應對檢查:檢查環節
3.我的企業如何為自己發聲:審理環節
4.稽查的尾聲:執行環節
(三)國地稅合并、新征管法實施后,稅務稽查形勢分析
(四)企業的應對之道
1.知己知彼
2.獨善其身
3.有理有節
二、個稅稽查中的常見指標
1. 個人所得稅人均稅款偏低風險
2. 個人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工資比對異常
3. 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申報人數與企業所得稅從業人數差異風險
4. 其他應付款、其他應收款異常
5. 扣繳義務人申報工資薪金總額小于社保繳費基數
6. 扣繳義務人申報人數小于社保繳費人數
三、稅務稽查權利救濟的三種方式
1. 稅務行政處罰陳述申辯
2. 稅務行政復議
3. 稅務行政訴訟
四、稅務稽查權利救濟的四條路徑
1.權利救濟三種措施的區別
2.權利救濟的四條路徑
3.權利救濟路徑如何選擇
第四部分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成本的綜合籌劃
一、通過轉化稅目,降低工資、薪金所得在收入總額中的比重
1. 將“工資、薪金所得”轉化為“勞務報酬所得”
2. 將“工資、薪金所得”轉化為“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3. 將“工資、薪金所得”轉化為“稿酬所得”
4. 將“工資、薪金所得”轉化為“財產租賃所得”
5. 將“工資、薪金所得”轉化為“財產轉讓所得”
二、通過調整結構,降低勞動關系在用工結構中的比重
1. 非勞動關系如何實現籌劃?
2. 非勞動關系的基本形態:
(1)勞務派遣
(2)勞務外包
(3)個人承包
(4)民事雇傭/合作關系
3. 利用非勞動關系籌劃的風險管理
(1)勞動關系和非勞動關系的法律界限
(2)如何規避“表里不一”的非勞動關系帶來的風險?
4. 勞動關系如何轉化為非勞動關系——打破勞動關系三要件
(1)打破主體要件
(2)打破從屬性要件
(3)打破合意要件
三、用工結構調整的方式
1. 方式一:關系轉換
(1)將勞動關系轉換為一般民事關系的四個步驟
(2)關系轉換過程中涉及的法律文本
2. 方式二:協商解除
(1)關于談話筆錄
(2)關于特別告知義務
(3)關于無爭議說明
(4)關于經濟補償金
3. 方式三:解雇
(1)解雇的法律限制
(2)為什么不推薦解雇的方式進行結構調整?
(3)如果非要采用“解雇”的方式調整人員結構,可以怎么做?
主講專家:
李 陽 財稅方向執業律師。曾任職國家稅務局,原公職律師、稅務稽查案件審理員、國稅系統政策法規人才庫成員,主要業務方向:企業財稅健康檢查、稅務籌劃、稅務稽查應對、稅務爭議處理、宏觀人資法律服務、常年法律顧問等。
李 晶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稅收研究中心副主任,注冊稅務師,理財規劃師。
劉心一 原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所長、研究員。
張學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稅收研究室主任。
楊永琦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著名勞動法專家;
李 娟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社保研究室副研究員,博士;
劉德春 會計師、審計師、注冊稅務師、中國高級納稅籌劃師;注冊稅務師執業資格考前輔導講師;中國財務總監稅務籌劃特聘講師;多次受聘于稅務稽查局、海關緝私局、經濟警察等財稅專題講座。
(每次培訓從以上專家中選配,以實際通知到會專家為準)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