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績效輔導
一、工作中的輔導
作為上級,指導下屬員工是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職責之一,而且指導必須是經常性的而非一定要等到有什么問題發生的時候才開始進行指導。通過經常不斷的指導能確保員工從一開始就能把工作做正確,這樣可以省去大量花在等問題產生以后再去解決的時間。同時還能確保員工的工作結果符合企業的利益和客戶的期望。
(一)常用的輔導類型
通常指導可以分為三類:
1. 具體指示:對于那些對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識及能力較缺乏的員工,常常需要給予較具體指示型的指導,將做事的方式分成一步一步的步驟傳授并跟蹤完成情況。
2. 方向引導:對那些具有完成工作的相關知識及技能但偶爾遇到特定的情況不知所措的員工給予適當的點播及大方向指引。
3. 鼓勵:對那些具有較完善的知識及專業化技能的人員給予一些鼓勵或建議,以促動更好的效果。
(二)選擇適當的指導契機
一般有如下四種情形發生時,您可用到日常指導的技巧
1. 當員工希望您對某種情狀發表意見時。例如,在績效管理回顧階段或員工過來向您請教問題時,以及向您征詢對某個新想法的看法時,如:改進流程的新點子。
2. 當員工希望您解決某個問題時,尤其是出現在您的屬下工作領域中的問題。
3. 當您發現一個需要采取改進措施的機會時,例如,當您注意到有某項工作可以作得更好、更快時,您也可以指導他人采取措施,改進作法,適應企業,部門及流程的變化。
4. 當您手下的員工通過培訓掌握了新的技能,而您希望鼓勵他們運用于實際工作中時。
(三)輔導的內容
作為上級,很明顯,您身上承擔很多的責任,你并不會有時間去跟蹤并指導每位下屬員工的每一次具體發生的問題或每個要改進的方面。而應該把精力放在那些對完成關鍵績效指標或已制定的工作目標所需的能力的指導上,這樣就使你的時間能有效地應用在員工能取得績效的關鍵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下屬員工的績效。
上級管理人員經常忽視了員工“怎么做”,而只是注重最后的績效結果。這樣會導致部分下屬人員用影響公司整體利益的方式去完成結果。例如:只顧自己的目標而影響他人或某些行為加劇了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沖突等。您在工作中如果注意對下屬人員工作方法的指導就會避免類似的問題發生。另外,您如果對做事的方式加以指導,員工今后會自己獨立地運用這種方式去服務于其他場景或解決其他的問題。
有效的指導須平衡“問”與“告訴”兩者之間的量的關系。大量研究證明詢問信息,想法,建議等。比僅僅告訴他人怎么做要有效得多。當您用“問”的方式時,下屬需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您不重視或認真傾聽下屬的想法或感覺,下屬人員會對你告訴他應做什么或應改什么持有反感。所以在指導中多用“問”的方式對下屬日后真正在行動上落實改進的方案較為有效。當然,你在某些場合還是要用“告訴”的方式。當您要提供一些下屬人員所缺乏的資訊。由于您的工作資歷與所積累的經驗,你會有一些下屬員工所不具備的想法和訊息,你可能要告訴他們以便讓他們在具備這些訊息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思考來處理這些訊息以推導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輔導步驟
1.強調輔導的目的和重要性
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開始指導,強調員工的想法對此次討論的意義。描述一下將要討論的具體內容以及你為什么要討論此項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