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管理文摘>經營管理>正文 |
管理感悟:有橋才有空子鉆 |
作者:王若文 發布時間:2010-12-25 11:24:48 |
|
有橋才有空子鉆 鉆空子,在過去是不招人喜歡和待敬的,是說有些人喜歡鉆牛角尖,或者尋找不尋常的路徑達到自己的目的。然而,時下到處都是空子,還會人為地大量制造空子讓你來鉆,不是為了害你,也不是為了請君入甕一網打盡,而是為了你的方便,這就是橋梁。 我們說,有橋才有空子鉆。一條平整的馬路,為什么會非要讓你鉆空子呢?因為路上有交叉路口,路口有紅綠燈,你就不得不等綠燈才能通行。為了減少人們等待的時間,盡量一路綠燈,就不得不修建一座座橋梁,有的走橋上,有的走橋下,走橋下的就是鉆空子,這空子鉆得舒暢、合法,關鍵是橋上橋下的都暢通無阻了,不像過去那樣你要等我先過、我要等你過完。 自然現象誰都能理解,誰也不會反感,只是在修建橋梁的時候,會因為耗時較長、臨時交通不便,給人們帶來短暫的出行困難、甚至交通堵塞。從長遠的來看,還是有橋梁會大大提高效益。 我們在工作中,有那么多部門、那么多事情,恨不得一塊兒完成,以便能夠幾乎同時達成,或者上一道的幾個工序都同時完成,不耽誤下一道工序的開展。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不是可以像建設交通道路一樣,建造一些工作橋梁,讓有些人走橋面、有些人就鉆橋洞呢?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的供應鏈價值系統是這樣的,先研發,之后采購原材料,之后組織生產,之后是質量檢查,之后是裝倉,再之后就是物流配送。這樣看一個系統,似乎沒有要等待的“紅綠燈”路口。但是,你再仔細分析里面的環節,就會看到有路口的存在,因為要運作整個價值鏈系統,還要有人力部門、財務部門、策劃部門、實驗部門、品牌規劃部門、銷售部門,這些部門不是單獨存在的,直接與供應鏈系統的所有環節錯綜復雜地交叉,這些交叉就是路口,就會出現即使上一個工序完成了,下一個工序還需要等待,因為還有其他部門沒有完成,就無法順利往前推進。 舉例來說,銷售沒有定單,整個供應鏈就啟動不起來;財務沒有批錢,采購就不能運行;財務沒有核價,銷售也不能進行;人力不足,一切工作也不能組織流暢的流程。這么說,每一個環節都會有其牽制,牽制的往往不是直接上道工序,而是那些“開著警車”的巡邏部門,這些部門如果沒有道路可以走,要等綠燈,其他的部門自然無法通行,這時就需要橋梁,讓有的部門走橋面,有的部門鉆橋洞,更要讓警察部門始終暢通無阻,不至于他們都被交通所阻而無法指揮交通。 那么,這樣的橋梁會是什么樣的橋梁呢?我認為就是企業的結構與流程。結構是信息流的道路,流程是工序的道路,前者在空中,后者在地面。也就是說,空中道路也要建設立交橋,地面道路更要建設立交橋,才會各自順暢。 最有效的企業管理是交叉管理,交叉管理要能不發生“撞車”或者“撞機”,就要有矩陣式、委員會式、項目機制式組織結構,把財務、人力、策劃、銷售等警察部門裝在直升機上,分層飛行,隨時落地到項目與部門,確保信息最快傳遞和被有效跟蹤;最有效的運行是交叉運行,交叉運行要能不發生撞車或等待,就要合理設計流程,特別要考慮下道工序的所有上一道工序能夠集體通行,不要發生等待,這就要求地面交通必須立交化,暢通無阻。 橋修建起來了,都有橋面或者空子可行,但未必就有效益與效率,最重要的是個體未必有效能,這就需要企業建設機制,機制是為了確保在航道或者地面行進的個體和組織單位更加有效率,這些機制包括時間最短、距離最短、成本最低、結果導向等,在交通上相當于限速行駛、嚴禁違停、嚴禁壓實線和任意變道。 總而言之,能鉆到空子是好事,企業運營過程中究竟要建設多少橋梁呢、要提供多少空子呢,才能確保組織系統能夠協同作戰而不出現等待呢?這需要我們根據不同的企業具體情況來認真研究和考慮。 |
【添加到收藏夾】
【查看培訓課程】 【聯系企業內訓】 【返回網站首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