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底到8月初,是很多企業做完上半年的經營回顧,并開始啟動刷新下一周期戰略規劃的最佳時期。
同時也會思考下半年能否在經營管理上再上一個臺階,將上半年可能存在的業績缺口補上,并將全年的經營目標變成結果。
這是很多做過戰略規劃以及年度經營計劃的企業,都非常關心的話題。
如何形容戰略與經營的關系,有一句很經典的概括——戰略承諾未來賺錢,經營確保今天掙錢。
但要強調的是,戰略和經營不能分割來看,經營本身就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是戰略規劃好以后對其執行的承接,經營就是戰略的落地執行階段。
從戰略到執行,本質就是通過一年一年優質的經營來實現規劃好的戰略。
戰略規劃的三大痛點
很多企業都學習過類似BLM的戰略方法論,也做過好幾輪戰略,甚至每年都會做滾動刷新。然而在戰略規劃上通常會遇到3個痛點:
第一個痛:戰略到底是誰的責任,并沒有真正明確。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知道,戰略不能只是老板和高層的事情,廣大中基層干部甚至優秀的二等兵都應該參與進來,要凝聚全員的智慧。
但怎么才能做到呢?現實中常常犯難。
比如,老板一言堂慣了,高管和下面的人做戰略只是來證明老板是對的,下面的聲音和思想并不能真正體現出來。
再比如,各業務部門主管忙著指揮打仗,就安排下屬、秘書,甚至是一個基層員工代筆來寫一寫,應付一下。
最后下面做上來的規劃,既沒有思想,也失去了高度,老板也不滿意。
第二個痛:每年滾動刷新戰略,但既看不清機會,也看不透市場。
每年做出來的戰略規劃跟上一年的材料沒什么差別,感覺做了個無用功。
第三個痛:做戰略的過程中,開了很多次會卻依舊達不成共識。
從研討會到對標會,大家要么扯得漫無邊際,要么吵來吵去也達不成共識。各做各的,各說各話,最后表現出來的就是各自為戰的規劃。
如何既能激發和凝聚全員智慧,又能讓大家把市場和機會看得更清楚更透徹,并且還能達成共識,輸出高質量戰略規劃呢?這是我們有待突破的第一個問題。
解決好了戰略規劃的質量問題,到了戰略落地執行的年度經營環節,又容易遇到三大窘境,導致年度經營目標難以變成結果。
經營管理的三大窘境
第一大窘境,就是管理者承擔了巨大的經營壓力,但是面對一個又一個月經營偏差帶來的業績缺口,卻又感到無能為力。
第二大窘境,是管理者把經營指標都分解到每一個員工頭上了,但該完不成的還是完不成,或者員工個人的指標完成了,但是整體的經營目標卻沒有達成。
第三大窘境,是到了年底,經營目標沒有達成,年初的預算卻都花光了。
三大窘境背后的根因,是各部門主管對經營責任的理解不到位。沒有正確理解經營責任,就不能正確擔責,當然也就結不出想要的經營結果。
因此,如何正確理解經營責任,讓每個管理者都成為經營高手,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
除了管理者的認知改變,一線的經營壓力能否被有效化解,也會面臨三重挑戰。
一線經營的三重壓力
有句形象的說法就是,戰場一線班長的戰爭,變成了班長一個人的戰爭。
一線人員沒有真正承擔起經營的責任,對銷售收入和利潤負責。因為一線對經營負責的抓手是什么不清楚,所以一不能夠擔責,二不知道該呼喚什么炮火支持,三也無法呼喚到炮火。
第二重經營的壓力,是產品研發組織和一線銷售之間總是相互責怪多,協同少。
雙方部門更多時間是在相互埋怨,而不是協同解決問題。
第三重經營的壓力,來自中后臺的財經、人力資源等部門,對業務經營的約束多,支持少。
所以,前中后臺如何能夠協同起來?做實一線經營,打贏班長的戰爭,真正讓一線的經營目標變成結果,至關重要。
鑒于以上從戰略規劃到經營執行的一系列現實挑戰,企業如何能夠高質還能保量地實現,構建企業持續有效增長的能力?
喬諾特邀3位戰略首席專家,推出以“戰略承諾未來賺錢,經營確保今天掙錢”為主題的《戰略與經營三講》,希望幫助中國企業以科學有效的管理規則,應對當下和未來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實現企業的長期有效增長。
喬諾希望通過戰略與經營直播三講,跟大家分享:
用怎樣的科學流程和方法,邁過哪幾道坎,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好戰略,并有效落地;
正確理解經營責任才能正確擔責,正確擔責才能讓經營責任長出我們想要的經營結果;
如何把全公司的前中后臺有效協同起來,共同實現經營目標。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王櫟童,喬諾戰略與財經管理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