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大家都感覺比去年冷清了許多,沒有了實時公布的成交額,也不見了各色各樣的品牌戰報,因此不由得揣測預判成交額衰減的結局。
但是今年天貓GMV發布,成交額定格在了5403億!依舊增長。
同樣亮眼的數據,還有382個品牌在天貓雙11的成交額超過1億元。
其中不僅有華為、鴻星爾克等一大批人氣國貨品牌,也有蘋果、歐萊雅等國際品牌。百雀羚、回力這樣的老字號,蕉內、添可等新品牌,也躋身成交額過億之列。
還有411個去年成交額過百萬的中小品牌,今年銷售額突破千萬;更有40個去年雙11成交額千萬級的品牌,在今年雙11成交額突破了1億元大關。
可以說,今年最為突出的一個信號是,中小企業品牌的崛起和國潮品牌加速出圈。
雙十一經歷了13個年頭,自2009年以來的成交額逐年遞增:5200萬,9.36億,52億,191億,350億,571億,912億,1207億,1682億,2135億,2684億,4982億,到今天5403億。
電商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企業該如何在捉摸不到的變化中,找到確定性?
本文將從企業電商業務的痛點挑戰、全域經營、7大價值、標桿企業從0到700億的電商業務歷程,深度解析電商業務生態體系構建與運營效率突圍的關鍵要素。
電商驅動的新零售時代,存量之爭的根本是效率之爭。
企業的電商業務都在面臨哪些痛點和挑戰?
喬諾在過往的輔導中不止一次聽到企業的困惑:“我們有核心技術,產品設計也是一流,為什么總是賣不好,為什么用戶不買單......”
近幾年宏觀數據顯示,中國零售總額增速趨于平穩,部分行業線下零售出現下滑,線上零售增速也呈現放緩趨勢,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數據增長乏力背后,反映出大多企業面臨的電商業務經營痛點與挑戰。
一、流量瓶頸
這里的流量已經不僅限于線上或者線下,整個中國當下用戶數已經達到峰值,雖然每年都在增長,但這種增長已經呈非常細微的橫盤狀態。
如何在紅海里找增量?如何基于現有存量深挖用戶需求,這是所有中國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二、獲客成本
很多企業因為不懂運營之道,完全依賴購買獲取流量,成本自然高,另外一些企業因為運營手段不夠先進,方法不夠恰當,導致流量運作效率較低,流量成本看起來較高。
三、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以上兩點都是從企業的流量和經營角度看問題,回歸企業經營的末端還是要看消費者,有效解決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問題,才是流量轉化率提高的關鍵。
只有基于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去做人、貨、場的對應匹配,流量轉化率才有可能得到提高或者持續保持高位。
中國消費市場從過去的百貨時代,超市時代之后,進入了電商驅動的新零售時代,消費者包括90后、95后、00后,他們每一代的需求都有很大變化。如果企業的經營模式沒有扣準這些變化,將很難取得可持續的有效增長。
這里也就順帶回答了前面大多企業的困惑,技術領先的產品賣不動,是因為企業現有的強大技術沒有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進行匹配。
企業如何構建可持續增長的電商經營模式?
當今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企業始終要擁抱變化,洞察變化,才能駕馭變化收獲紅利。
面臨流量結構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企業必須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電商驅動人、貨、場的高效、精準運營,通過數字化進程不斷升級電商業務能力,形成人、貨、場的高度匹配,品牌和企業才能留住消費者。
最終通過電商業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構建數字化經營能力,賦能企業獲得長期有效增長。
喬諾打勝仗的將軍們也總結出了一條清晰路徑,概括為關鍵四步,幫助中國企業構建電商全域經營生態體系。
一、人——以消費者為中心
以消費者為中心,深入研究消費者體驗并形成提升消費者體驗的方法論、提升策略及實操戰術集。
一切圍繞“人”的重構和升級,不但要做好公域流量的高效運營,還要在私域流量做深做透,進而把公域和私域聯通并閉環運營,最終形成全域消費者生命周期經營,沉淀出海量的消費者資產。
通過消費者資產的不斷沉淀,企業掌握不同鏈路狀態上消費者數據,進而得出企業的興趣客戶、認知客戶、購買客戶、忠誠客戶各有多少?
通過這些消費者資產的洞察,清楚的知道消費者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需求,進而用不同的經營方法有效觸達,完成轉化。最終這些消費者資產也將成為企業一項隱性但強大的企業價值。
二、貨——精準規劃,全渠道協同
在做好全域消費者生命周期的經營之后,企業還要在組織內部,建立產品生命周期的數字化運作和操盤能力。
比如,線上、線下一盤貨,企業同時將一個產品(系列,型號)線上、線下全渠道如何系統操盤?或者線上、線下分成兩盤貨,兩個產品(系列,型號)線上、線下如何也能做到全域同頻共振?既要做到各有側重,又能做到互相加持和反哺。
通過一盤貨全渠道協同操盤,兩盤貨線上線下分品牌、多路徑組合,提煉出一套立體的操盤方法論,通過貨品維度的重構和升級,形成一套解決方案。
在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升級內部運作機制,通過營銷服務體系的集成管理固化一套流程,確保企業學會操盤方法論之后,還有固化的組織運作手段來保障執行。
三、場——洞察邏輯 高效運營
不管是線上的場,還是線下的場,是社交的場,還是直播的場,雙十一的場,還是618的場,企業都要建立各個“場”上的高效運營能力。
在同一個“場”上的運營能力不同,帶來的效果也完全不同,這里的運營能力包括數字營銷能力、內容營銷能力、直播短視頻能力、社交社群運營能力、活動運營能力、門店運營能力。
基于各個不同的場域,去研究其運營方法和規律,形成企業自身領先的精細化運營能力,通過洞察各個場不同的黑盒邏輯和規則變化,就像可口可樂的配方一樣,企業通過品牌投放掌握一些經驗和方法,萃取、提煉出一些場上的黑河邏輯,翻譯成適合企業品牌發展的白盒邏輯,就能做到領先一步,快人一步獲取變化紅利和流量增量。
通過深入研究O2O、OMO等各種模式并找到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特點的新模式,在每個場上建立優勢能力就能帶來20%以上的增長,合在一起就是翻倍的增長,企業要善于實施多場融合、聯動,最大化釋放場域能量,形成全渠道、全場景融合經營,更能帶來乘法效應,形成意想不到的多倍增長。
四、一個支點和一個錨點
支點,即TO C數字化,電商業務本質上是數字化業務,通過電商業務,逐步實現企業的消費者觸點數字化、業務在線化、運營數據化、決策智能化,形成新零售時代的支點;
錨點,即組織&流程&運作機制升級,形成匹配新零售時代的錨點。
最終形成一個新零售全域生態:“人”“貨”“場”圍繞消費者高度匹配,形成品牌的全域生態,支撐企業收入、盈利、品牌、消費者資產的可持續增長。
構建全域經營對于企業電商業務的核心價值
電商作為最貼近消費者的領域,其不斷發展變革的本質是為了實現消費者任何時間、任何空間、任何產品(服務、內容)的消費。
電商驅動的新零售時代,企業面臨的困難挑戰與不斷前進的追求,驅動了各種新商業模式應運而生,并呈現出逐漸清晰的價值方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智、變、融、快、新。
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構與升級人貨場,真正實現人、貨、場從消費者中來到消費者中去;
數:數據驅動——大數據洞察與探索消費者需求,數據打通消費者旅程與觸點,數據驅動品牌、產品、營銷、用戶等全領域可視、可追蹤、可優化地運營;
智:決策智能——端到端的高效精準決策,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規劃與開發,按需智能供貨,精準營銷觸達與投放;
變:變革——電商業務驅動組織、流程與運作機制變革,匹配新零售時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化與升級;C端數字化的新零售倒逼B端數字化加速,最終帶來企業全領域的升級,形成多輪驅動的增長引擎;
融:全域融合——電商驅動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多端跨場景的全域會員運營,已成為企業當下和未來的必選動作;
快:快魚吃慢魚——大魚吃小魚時代已去,唯快不破,善于捕捉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善于快速人貨匹配、推陳出新,善用互聯網營銷加速器,有助于企業快人一步,領先一步;
新:驅動創新——電商作為最活躍的領域,新模式、新玩法、新風口,創新不斷,驚喜不斷。
電商驅動的新零售時代,以消費者為中心,注重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與體驗,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數據與智能化驅動業務端到端的運營與決策,成為新商業模式的共性特征和價值方向,也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可持續增長痛點,并帶來諸多直接顯性的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
傳統企業運營電商業務時,需要注意什么?
一、戰略共識,目標解碼
對于傳統企業轉型,業務模式轉變一定會帶來陣痛期,這時的企業一把手和高層一定達成戰略共識和執行決心,既然要做就去深入電商業務,并且接受電商業務對整個業務體系帶來的組織和運作的變革,包括權利的變革。
企業要深入去使用電商背后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并為此提供深耕的土壤。不能因為一些電商的副作用,因為影響到一些傳統業務的利益而因噎廢食。
內部達成戰略共識之后,就是戰略解碼和業務設計。電商業務并非打一點,賣個貨,一定是全盤規劃跟整個企業周邊部門的關系定位全部明確。通過戰略規劃和業務設計做全業務生命周期,理清定位、理清權責、明確資源分配,從而持續穩定地經營下去。
二、平衡利益,擁抱變化
企業如何在傳統格局和利益基礎上,和電商業務這種生產關系形成較好的平衡?既不能全盤推翻過去,也不能指望電商業務一蹴而就。一定是在此過程中形成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平衡局面,達到合理的利益重新分配。
數字經濟大勢所趨,企業未來要快速發展,一定要擁抱電商,擁抱數字經濟。要么革自己的命,要么就是被人革命,這是未來企業一定要面臨的問題。眼下覺得還能再放一放的時間,或許就錯過了電商業務的最佳戰略控制點。
三、既要快贏,還要系統建設
很多企業追求快贏的方法和手段,但其實企業還應該在快的基礎上,加強體系化的運作和電商運營能力的構建。
專業領袖帶隊的電商業務團隊,不僅能夠頻出爆款,還能沉淀出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和理念。不僅有快贏收獲,還能長出長期的能力。
從0到700億的電商業務歷程
通過對一家跨國企業子品牌,從0到100億再到700億的發展歷程進行解碼,我們發現一條電商驅動企業快速、可持續增長之路。
0-100億階段:打造爆款,塑造自我
爆款——該公司通過互聯網電商的能力構建,打造子品牌成為電商爆款,第一步就真正在To C 消費者市場成功突圍,通過對互聯網模式和電商運營能力的學習,對標行業第一品牌,施行“減一元”策略,成為唯一與第一品牌爭鋒的品牌。
協同——該公司構建線上、線下協同健康操盤模式。打造了單款過千萬的爆品,子品牌很早期就洞察到線上業務的局限,開始構建線上、線下協同操盤,打造了線上一盤貨操盤的協同共振模式。
成為全域最均衡的品牌,線上市場份額持續領先,線下市場持續規模增長。
100-700億階段:數字化進程,以人為中心
數字化——提前布局數字化升級,用下一代的武器打擊對手,在流量瓶頸的紅海中獲得藍海機會;主動擁抱數字經濟,子品牌用電商理念開發的智慧門店系統、伙伴通系統、輕量化中臺系統,幫助子品牌逐步實現數字化驅動業務,保障決策的精準高效透明,并推動創新。
以人為中心——電商劇烈變革的背景下,流量分發機制紛紛進行了重構,趨勢轉變為內容和用戶運營為中心,該公司洞見短視頻和直播一定會成為未來主流趨勢。
子品牌基于背后算法邏輯的改變,進行一系列的電商變革,從以“貨”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直播、短視頻等內容運營領先一步,消費者資產及活躍度躍居第一。在2020年,子品牌全面實現了運營、直播、消費者資產、客服、CPS等核心領域的行業第一。
創新升級——以行業領導者的姿態引領新模式,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建成O2O IT系統,驅動C2M產品系列,形成社群和O2O進行整合的新零售模式,獲得進一步業務升級。
從子品牌增長解碼總結,解析出打造爆款-全渠道協同-數字化升級-以人為中心的經營-引領新零售模式的成長路徑,沉淀出一套實踐可落地的系統方法論。
最后想說,隨著國家互聯網拆墻、反壟斷等政策變化,都對我國電商格局產生了影響。今年雙十一各個品牌和企業相對以往也都能更好地向寬拓展。
對于企業和品牌,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電商全域平臺生態,在每個平臺都要各有定位,打造一體化陣地。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如何運用好各個平臺的特點和優勢,平衡好各平臺對品牌的差異化需求,這都需要企業提升全域經營能力,運營好雙十一這個銷量、流量、用戶集中爆發的重要節點。
除此之外,雙十一對于企業來講也是凝聚團隊、鍛煉隊伍、提升能力的最佳試煉場,企業需要對雙十一這場戰役,深入洞察、充分的準備與排兵布陣、平臺合作、戰役中的策略與應變、消費者的互動與經營、戰役后的復盤總結,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 來源:喬諾之聲;受訪/專業支持:溪山,全球100強企業17年工作經驗,電商業務負責人 ;錯峰,全球100強企業近20年工作經驗,電商與用戶經營領域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