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板總是罵采購無能,花錢都買不來物料?公司生意好,訂單滾滾來,采購卻買不到物料,奇葩嗎?尤其是疫情期間,誰能齊套生產、準時交付,誰就贏得商機和豐厚的利潤。
那為什么企業(yè)常常有訂單,有錢卻買不到貨呢?讓我們從以下5種場景庖丁解牛一下;
1、供應商資源的問題:
供應商資源沒有提前去構建,有了訂單才去找資源,就會導致急急忙忙認證供應商,沒有認真去審核他們對以往客戶訂單管理的情況、對關鍵生產工序質量管控的情況,從而導致供應商跑步上崗,交付新客戶訂單時,基本沒有磨合期。
因不了解客戶的交付和質量要求的細節(jié),往往趕工,趕出一堆質量問題,結果交期延誤、成本上升,從而導致客戶抱怨,這是供應商的優(yōu)生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了!
2、供應商管理的問題:
很多企業(yè)只看到局部利益,就不停地引入新供應商,導致供應商長尾現(xiàn)象嚴重。一個采購經理負責幾十家供應商,怎可能認真經營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自然季度例會和年度高層溝通時,也就走于形式。
沒有可量化的指標牽引供應商自我成長。這是供應商的優(yōu)育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
3、供應商關系管理不到位:
很多企業(yè)的采購從來不分析市場供需行情,對戰(zhàn)略品類沒有做厚供應商關系的理念,對所有的供應商都一視同仁,只要達不成降價目標就引入新供應商對手來進行打壓。
長此以往,跟供應商之間信任度極低,沒有真正的朋友。在市場供應短缺或者供應商接到利潤更高的訂單時,自然就被拋棄了。結果就是只能看著我們的友商拿到物料占領市場,自己無計可施。
4、物料計劃有問題:
從深層次看,企業(yè)的物料計劃是否與其客戶的需求對標清楚了?是否有效傳遞給上游的供應商了呢?
如果只有工廠生產計劃,沒有客戶需求驅動的主計劃、沒有主計劃和物料策略驅動的物料計劃,企業(yè)和供應商在交付層面就沒有共同的一個看板;也不會基于未來預測,只看近期交付的訂單需求是否滿足;
結果就是:供應商不能及時到料,工廠經常換線,階段性停線也就成為必然。
5、物料品類管理的問題:
為什么不能提前儲備供應緊張的物料呢?
因為部分企業(yè)SKU太多、物料料號太多,沒有產品的歸一化,物料的復用性差,自然導致產品線和計劃都不敢備料。只有客戶訂單來了,依靠采購去拼命催貨。
如果上述5個問題不科學、有效、系統(tǒng)地解決和根治,采購的催料就會成為常態(tài),企業(yè)的客戶滿意度下降也會成為常態(tài)!。
來源:喬諾商學院;作者:羅蕊
【相關課程】
·降低采購成本及供應商談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