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經常會說,我們的員工、干部素質不行,能力不行,到哪里去找大量稱職的員工?
其實,沒有完美的人,但可以有完美的組織。如果依托組織的力量,把平凡人盤活,也可以讓他們做出非凡的成績。
7月31日,喬諾第16屆《增長模式2.0訓戰》成功落幕。第二天,專家老師的經典分享助力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增長與組織活力問題。
打破百億魔咒,走向千億之路
上午,學員們先對訓戰第一天(內容詳情請點擊:管理,到底是管還是理?)實操演練的戰略規劃研討成果進行了分享,并表示做完訓戰后,增長的機會和路徑看得更清了,看得更遠了。
喬諾對團隊冠軍進行了頒獎
針對某企業研討出現的“戰略目標的制定”、“海外規劃”等問題,凌湘壽老師做了相應的點評。
增長70%比增長30%容易,高目標比低目標更容易實現,因為高目標會促進完全不一樣的思考,比如品質、品牌、渠道,實現70%增長是容易的;而低目標只會做延長線,讓你的產品在同質化中打轉,實現30%增長也是很難的。
另外,我們好多企業都是國內的企業,并不是全球化的企業。這是中國企業和歐美企業的區別,歐洲、美國的企業天生是全球化的。其實,絕大部分商品除了特別需要提高創新的高科技產品之外,中國的產業都有極大的優勢,因為沒有一個地方有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也就是我們一定能夠做得比別人成本低,質量還好的產品。所以,我們幾乎所有的產業在全球都是有很大的機會,只不過好多企業還沒有考慮海外的規劃。
除此之外,凌老師繼續為大家放送金句:
·最終控制整個行業是標準和核心專利,這一點絕大多數企業沒有提到戰略性的高度,但這卻是企業的頂級戰略控制點和核武器。
·真正的戰略控制點是領先的管理體系。
·頂尖的研發和創新是我們真正基業長青的基礎,沒有世界級的研發和創新能力,我們沒有可能在產業上一統江湖,我們要做得出有差異化的產品。
·100%增長=渠道數量×渠道效率×爆品系數×活力系數,任何一個方面做好,企業都可以翻倍!
·千億之路:形成了賺錢→分錢→賺更多錢→分更多錢…這是企業運行的系統動力學中的增強回路;百億魔咒:形成了賺錢→分錢→賺更少錢→分更少錢…這是企業運行的系統動力學中的調節回路。我們企業要做的事情是構建增強回路,避免調節回路!
組織充滿活力,牽引組織群體奮斗的激勵機制
主講老師:華為公司最高管理獎“藍血十杰”獎獲得者、華為公司原GTS干部部部長、集團后備干部系主任胡賽雄。隨后,增長模式2.0訓戰迎來了重磅嘉賓胡老師,他為所有學員企業帶來了組織活力王牌課程《組織充滿活力——牽引組織群體奮斗的激勵機制》。
由上而下、一廂情愿的管理往往收效甚微
我們發現一些企業采用由上往下、一廂情愿的管理,但收效往往甚微。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 效果打折:公司的期望和要求,在員工身上很容易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對沖掉。
· “假摔”:員工常常做一些假動作來“配合”公司導向,但就是不見組織成果產生。
· 惡性循環:組織成果越達不成,公司管控就越多,員工越自我保護和收斂,如此形成負反饋回路。
我們要調整我們的思維模式,把人作為組織里活的資本。如果這個活的資本不激活,其他的資本都是死的。
使命感的強弱,與員工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交集成正比
一些企業里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老板經常說兄弟好好干,我不會虧待你的。但凡是這么說話的,員工大都是不相信的。
優秀的企業有個特點,就是談錢不傷感情。而不優秀的企業也有個特點,就是老談感情不談錢。其實,不用利益來做承諾的,都是不嚴肅的。
而使命感的強弱,與員工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交集成正比。這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管理的挑戰,如何讓這種交集最大化?
方法一:“想得到”,邊際效用遞減。
當個人認為付出很大,而得到較大收益的可能性不大,或認為個人損失不大時,個人很容易放棄組織目標。
我們要建立想得到的激勵方式,干好了,通過加薪、升職、分紅等方式獎勵員工。
同時也要注意提高組織的能力,把能力建在組織上面,不能建在人身上。
方法二:“怕失去”,適度對沖邊際效用遞減。
如果企業里面員工很容易放棄,組織目標完成不了時,光有想得到的激勵方式還不行,還要采用第二種方式,怕失去。
怕失去,相當于員工自己內心里有一個止損的能量。如果組織目標達不成,個人的利益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從而激發個人做出更大的努力。
企業可以思考,我們的激勵機制是否有怕失去的設計和機制。典型的“怕失去”機制包括事業合伙人計劃、跟投、虛擬股權、責任追溯等。而這些機制的目標就是讓員工由齒輪變成發動機。
方法三:“自我證明”,興趣激發專注與沉迷度。
當個人覺得工作的機會和他自己的興趣愛好高度重疊的時候,驅動因素是非常強的。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開源:鼓勵嘗試,鼓勵犯錯,機會均等。
· 曝光:榮譽;成果加注個人身份識別等,激發員工真正的興趣。
除此之外,胡老師還有以下經典觀點:
·超級牛人做出牛成績,還需要管理嗎?把平凡人盤活,做出非凡的成績,才叫管理。
·企業必須要調整自己的角色,降低人才的標準,把標準構筑在平凡人的基礎上,而不是構筑在牛人基礎上,這樣才會人才倍出。
·不能用看產品的觀點看人,做管理者一定不能追求完美,牛人都是優點卓越缺點突出的,組織能力是各種不同的人拼出來的,沒有完美的人,可以有完美的組織。
·員工大都是基于利益的計算,來決定他的行為。我們要計算員工的利益,而不是算計員工。凡是算計員工的,最后都會被員工算計。
·什么是領導力?領導力其實就是要發動群眾干難事。
·勝任力是個偽命題,是靜態思維,學習力才是公司想要的。
·管理有效的前提是,管理能夠激發每個員工的善意。每個人都變成一個個小宇宙,員工提出的業務訴求能夠得到后臺的響應和滿足,我們的業績增量才可以產生。
·在這個開放整合的年代,要根據外部市場和機會定目標,而不是根據能力和資源定目標,用高目標牽引能力,牽引資源,這樣生意才容易做。
·認清流程的目標,比執行流程還要重要。
·SP重要還是BP重要?BP。就像開車一樣,SP是看遠處,但BP是把握當下的方向盤,不要撞到邊上了,只有BP落實,才有意義。
來源:喬諾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