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束縛我們的不是流程,而是壞流程

      我們常說,企業要建立流程。但一些企業建立流程后,卻往往感覺員工的活力受到了控制和束縛。其實,束縛我們的往往不是流程,而是壞流程。

      這就好比企業生意不好了,管理高層引咎辭職,就像球隊成績不好換教練。只是要獲得好成績,還是要靠場上隊員傳球和射門,球的運行軌跡才是獲勝的關鍵。

      公司中的流程,就像球在球場上的運行結果,真正產生結果的,是流程。只有運行的軌跡正確,我們才能射門獲勝;如果運行的軌跡錯誤,無論如何也不能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建立正確的流程?為了探究這個答案,我們接下來將以《規則》一書中的內容為您解答,好的流程應該解放生產力,用好流程去面向客戶和員工。

      人不是機器,不需要被控制

      華為和海底撈這兩家公司,就是因為創建了流程型組織,實現了客戶和員工的價值。

      華為將知識工作者團結起來,17萬員工人均收入接近70萬,實現了大家共同致富。海底撈將農民工兄弟姐妹們團結起來,人均年收入7萬。

      雖然他們的收入水平不同,但都實現了企業的高效率,釋放了員工潛能,員工拿到了滿意的收入,受到客戶尊重和贊揚,充滿了歸屬感。

      公司的管理者們通過流程管理,實現多贏目標,也引領了社會的進步,這就是企業家們的價值所在。相信所有企業家都有這樣的夢想,員工和自己都獲得高收益,這個抓手就是流程,以及其他所有美好的想法,都要靠流程落地。

      任正非在變革后期說,華為的目標是建立流程型組織。管理者的職責,就是進行創新和變革,然后把成果用流程固化下來,管理效益出來了,管理價值有了,企業戰斗力也出來了。

      明茨伯格教授說,既往的“管理、計劃、組織、協調、控制”,說到底就是為了控制員工,而且通過多次共識來控制員工,按照管理者的想法去干。

      現在這個時代控制不了,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員工開始從過去的流水線上的工人,變成了知識工作者,員工需要自主思維。

      有人做過一個小實驗,一個試驗組,一個對照組。

      對照組我們叫做埋頭干活組,有個特殊要求,搞沉默管理,每個人埋頭干活不許說話,干完活交給下游。

      試驗組叫做聊天組,工作流程一樣,但是允許相互聊天。結果證明,聊天組的工作效率更高,產出更多,質量更好。

      埋頭干活組貌似認真,一開始效率不錯,但是慢慢就出問題。比如哪天有個歲數大點的干錯活了,旁邊年輕的就說,大哥你干錯活了,害得我也賺不到錢。老同志能隱忍,也不吭聲,細心觀察,等到小伙子哪天也干錯了,開始反擊相互傾軋。

      創新更不用說了。有人提創新,遭到一幫人諷刺,自己活還沒干好,搞什么創新,先干好本職工作。這個小組其實就開始慢慢瓦解了,因為他們不能包容錯誤,不是團隊,人和人之間沒感情,效率越來越低。

      聊天組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是人,人是需要抒發情感的。一邊干活,一邊聊天,有感情了,年紀大的偶爾把活干砸了,年輕人說沒關系,我教你個好方法。

      小伙子又干砸了,大家一起幫他。有人提建議搞創新,大家一起支持。聊天組包容錯誤,團隊精神越來越好。最后速度越來越快,產量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

      這是真正的對比實驗。人不是機器,只有對員工好,尊重員工,員工才會效率更高。

      這個實驗說明了現代管理的基本邏輯,因為人不同了,雖然事未變。

      建立流程型組織,不僅僅是把企業內部的流程建立起來,更是要將流程和組織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

      回到上面那個實驗,員工交流什么呢?在BU制的工作環境中,每個人的工作都被切割得很細,相互不了解,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交流工作基本上是“雞同鴨講”。

      世界變快了,變得不確定了,以前埋頭干活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了,交流和合作成為業務必須的一個部分。

      當然交流和合作,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流程型組織尚未建立時,跨部門交流也許僅僅停留在情感交流,交流后的合作模式靠刷臉,混個臉熟,工作上盡量幫忙而已。

      建立流程型組織,要求所有人成為T型人才,T的橫要求跨部門知識面,也就是要理解流程中其他人在干什么,T的豎要求精通本專業。

      這樣跨部門的交流才有了規則和軌道,這時候的交流和合作,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共識、策略一致的基礎之上,這是企業理性。

      流程型組織中的這種良性交流,成為了可持續的狀態,員工相互感情的增進,也是必然產物了。

      你愛不愛一條龍服務

      流程型組織會誕生一個角色,叫做一條龍經理,端到端流程負責人。

      一條龍經理是流程型組織中,每條流程上必須有的人,這在過去的職能型組織中是沒有這種概念的,也是根本區別。

      經常有人說:最擔心一線員工不負責任,其實是組織結構造成的,現在一條龍經理讓一線員工成為負責任的人。

      一條龍經理,就是把多職位崗位整合成一個職位。一條龍經理和客戶經理在一起,形成一個搭檔。客戶經理白天拜訪完客戶,把需求訂單拿回來就交給一條龍經理,他一個人全搞完,一站式辦公。

      一條龍經理的背后,信息化系統,有流程和授權,有領導背書,做完所有其他的事情。客戶經理就干增值工作,干高價值工作。基于對一條龍經理的信任,簡化管理。

      產業開發線上的一條龍經理,可以全程負責需求提出到產品驗證的端到端流程。銷售流程上的一條龍經理,可以負責懂銷售線索到回款的全部流程,這就是流程型組織的特點。

      從客戶的角度來看看,比如出車險的流程。應該是現場處理車險的那個人,就應該是一條龍經理,負責到底,客戶從頭至尾只要找這個人就行了。如果我們是客戶,應該會很高興。

      不是流程在束縛我們,而是壞流程在束縛我們

      流程型組織理念,是流程理論通過不斷實踐、創新和變革,自我否定的結果。流程從無到有,從段到段的流程,到端到端的流程,以及流程型組織的提出,是一個歷史過程。

      在100多年前,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發明了流程,福特的流水線上誕生了流程。

      泰勒用科學的方法把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進行科學量化分析,分工后各司其職,最后連在一塊,產出產品。

      因為這個變革,工業革命大獲成功。作坊型的生產模式被大工廠取代。


      那時候流程的定義是,業務流程是活動的連接,是一系列結構化的可測量的活動集合。這種段到段的流程,在供給不足的年代,充分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任何一段的流程優化,都會帶來效益的提升。

      但是當市場從供給不足到供給過剩的時候,這樣的流程會遇到問題: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不是客戶需要的,永久變成了庫存

      工業生產不會回到作坊式的模式,于是段到段的流程需要升級為端到端的流程,這就是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之父哈默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再造業務流程,建立流程型組織。

      哈默認為:業務流程是把一個或者多個輸入轉化為對客戶價值的輸出的活動。也就是說,流程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客戶,于是生產從“產品為中心”升級為“客戶為中心”。

      以產品開發流程為例,這個流程有兩個輸入,一個輸入是自上而下的市場規劃,第二個輸入是一線銷售的需求。

      如果來自于市場規劃,通過產品規劃輸出項目任務書,任務書輸入產品開發。來自于銷售的輸入,是來自于客戶給銷售員的建議或要求。

      這兩個輸入進入產品開發的通道,沿著一個流程往下走,產品設計和開發出來,市場推廣和鋪貨,產品成功上市,達到客戶手中并使用,這個流程才算結束。

      只有端到端的流程才能應對市場快速變化,以及眾多的不確定性。比如一款生命周期不長的汽車的開發流程,就要覆蓋從立項到產品退市,從生管到死。

      因為退市涉及到停止生產、停止銷售、停止服務,這三停不能亂。先停止生產,庫存消耗掉后停止服務。

      特別是大公司,可能會出現說有人根本就不知道產品退市了,還在悶頭生產零部件,還在悶頭做銷售,但服務停止了。這些信息不通暢,都會帶來庫存,帶來客戶滿意度下降。

      所以端到端的流程,能夠協同所有部門,確保步調一致。

      在流程型組織中,創新也是一個端到端的流程。在既往的組織架構中,創新由研發部門負責,由一群人關在屋子里頭腦風暴,搞出了一些其他人看不懂的東西。

      華為認為是客戶引導創新,創新流程的輸入端是也客戶,然后到市場部門,到研發,到生產等等,最后到客戶那里去驗證。

      所以德魯克說,創新是每個人的事情,不僅僅是研發部門的事情,也是這個意思。

      其實,企業的所有現象,都可以用流程來解讀。比如戰略,在華為戰略就是DSTE流程。比如商業模式,是為客戶服務,實現客戶價值,最后賺到錢的流程。所有這些都回歸到商業本質,樸實無華。

      任正非對中國小企業有個建議,他說:小企業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型組織,舉例來說,做豆腐的個體戶,不要羨慕公司多大,每天把豆腐磨好,而且價廉物美,早上開張,客人態度好一點,買了豆腐再送一塊小豆腐,這個企業一定能做大。

      大企業無非是一個高績效的流程,服務了更多的人。流程型組織對于過去組織的一個改變,是組織的金字塔,由正三角變成倒三角,頂朝下。

      這樣的轉變后,客戶在組織三角形的上面,員工在頂端,各位領導和管理者,去服務員工,而不是管理員工。

      在流程型組織中,誰服務客戶誰就老大,誰服務客戶,誰就是領導,不服務客戶的人都是服務員,為服務客戶的人做服務。

      比如服裝行業的流程變革,應該以門店為中心,不是總部管理。因為門店是產生效益的地方,門店員工不高興,店長不高興,客戶不會高興,公司效益出不來。誰服務客戶,就以他們為中心來進行流程再造。

      倒三角的流程型組織,讓組織發揮出巨大的活力。活力的源泉,就是讓員工面向客戶,活力就是讓員工在面向客戶中獲得成長,活力就是員工在面向客戶后獲得回報,管理者變成領導者。管理不再是控制,而是幫員工完成使命和成長。

      理解流程型組織,要明白不是流程在束縛我們,而是壞流程在束縛我們,好的流程應該解放生產力,用好流程去面向客戶和員工。

      本文精彩觀點來自于《規則》。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1-8-18 21:57:35)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