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業學習華為,學到一半,突然之間糊涂了。
原本做一個商業決策又準又狠,突然覺得確定性的機會來了,是不是也先應該寫一個立項說明書;
有的原先在做跨部門協同,雖然磕磕絆絆,但也算能有效推進,結果在新的權責范圍內發現對方沒有這個能力,似乎也不應該越界,該怎么辦也犯了糊涂;
有的公司幾個億、十幾個億都在問華為的三大委員會如何運作、輪值CEO怎么做,為了讓自己輕松點,搞起了輪值CEO制度。
很多時候,這些企業似乎是在找教科書上的一個答案,好像華為的成功,一切都是教科書,如同標準答案一般的存在,我們企業照做就行。實際上,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
當然,這比我們完全處在盲區里,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更先進的管理,要好一些。但是我們也不主張像學習教科書答案一樣,去學習華為或者其他先進企業的做法。
不論華為、蘋果,還是一些成功案例,或者不成功案例,我們一定要探究其本質,在理解本質基礎上,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學習與適配,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勝利。
在這里,作為一個服務了上千家企業,經歷過大量的咨詢項目和培訓項目的旁觀者,我想談幾個體會。
企業的進步源于集體思想的進步:基于本質大膽實踐,學習才有價值
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不是在學華為,而是在學習先進的管理思想。
我常常講,一個企業的進步是源自于集體思維的進步,如果大家僅僅認為學一個獲取分享制方法論,學一個新鮮的工作方法,就認為自己已學到最好的知識,我想是大錯特錯的。
我們一定要對準集體思想的進步,才是組織的進步。我們一定要理解每一個故事、每一個方法論、每一個場景成功與失敗背后的這些關鍵因素與底層邏輯。
比如說分錢,很多人常常講增量激勵。增量激勵也被很多咨詢公司吹上天,說存量激勵有問題,只有搞增量激勵才是正確的。
但今年豬周期來了,養豬企業怎么可能都有增量?增量越大可能虧損越嚴重,那么就不應該給團隊發獎金了嗎?
如果成本競爭力比所有同行都好,比上一年進步也很大,但是虧損了就不發獎金的話,誰還愿意繼續奮斗呢?
公司和員工之間的關系是個長久關系,而不是一年租期,甚至有可能一個項目上戰略性虧損,項目員工仍應該有豐厚的獎金。
有的企業盲目使用增量激勵,沒有增量就沒有獎金,最后人心怎么可能抓得住?豈不是學歪了。
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地去學習表層,要理解背后的底層思想和思維。
而這一思想和思維,要通過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實踐、一次次的復盤、一次次的輔導、一次次的共創,把這些先進的思想融入組織內部,否則它永遠不屬于你。
企業要踐行、要使用、要復盤、要思考、要總結、要提煉。
方法論使用的大原則:一切為了作戰,一切為了勝利
幾個億的企業去搞輪值CEO,是否知道輪值CEO為何誕生?
幾個億在搞EMT、三大委員會的運作,是否知道每一個管理背后都有巨額的成本?
我們一定要明白,不能讓管理成本大于經營成本。你弄得那么繁重,就好比讓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小孩去學100種技能,那不等于廢了他嗎?
任何東西都有它自身的承載能力,幾個億的公司要不要開眼界,要不要系統地學呢?
要,但一定在學到并理解其底層邏輯后,有取舍的使用,一定是讓這些學習利于企業現階段的作戰和未來能力構建;
不利于作戰的、不利于未來能力構建的,或者說利于未來能力構建但今天我們根本無法承載的先進方法,也不要去使用。
比如戰略,無論你學習了多么紛繁復雜的方法論——BLM也好,戰略解碼也罷,最終要做到的是七個字“獲取訂單不后悔”。
獲取訂單什么意思?就是拿訂單掙錢,公司做戰略無非就是滿足客戶需求,做業務、做組織、做產品、做營銷,所有這些東西無非就是獲得更多的訂單讓客戶滿意,再持續獲得訂單。
什么叫不后悔?未來還能夠獲得訂單,持續獲得客戶的喜歡,做好產品競爭力,不能被競爭對手輕易淘汰或者要在某些方面遠遠領先于競爭對手,有控制點,縱然高大上的戰略,一切也是為了作戰,一切為了獲取訂單不后悔。
我們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簡化性使用,不能東施效顰。
刻舟求劍不可取,要用先進的思想和方法解決現在的問題
什么叫刻舟求劍?華為1998年、2000年、2003年做的事情, 2011年做變革,2017年做的事情,在每一個年份所做的事情,它當時都有很強的背景因素,我們不能說到跟他一樣規模的時候就這么做,不能說現在華為怎么做,我就要怎么做。
舉個例子,在我跟IPD專家們溝通和復盤華為IPD的變革歷程時發現,實際上每個階段都在解決當下和未來三年可能出現的巨大主要矛盾。
所以引入了小IPD,把產品和質量問題解決,引入需求管理把產品打準的問題解決,引入重量級團隊把整個端到端經營的問題解決,引入研究技術管理體系把競爭力問題解決。
每個變革之前它實際上都有一個觸發事件,請問你有沒有這樣的典型事件?當然這個事發是一個相對性的,對于有追求的企業來講,某些機會沒抓住就等于觸發事件。
請問你的觸發事件是什么?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刻舟求劍,我們不要用過去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現在的問題,一定要理解它底層邏輯,用我們現在先進的思想和方法來解決現在的問題。
在你現在還學98、 99年的華為IPD,別人走過的彎路你要重走一遍嗎?再學習舊的還有什么意義,我們要更系統、更全面認知這套體系背后的價值點。
學是為了習、習是為了勝利
所以終究一句話,學是為了習、習是為了勝利,企業一定不要在學習過程中迷失自己,也不要因為別人學習不成功而恐懼。
盲目地、沒有深度思考的學習和不學習是同樣的災難。
不要輕易怪罪學習什么不好,學習誰把自己學垮了,那大多數是學習者的迂腐與無能,而不是別人的偉大不實用。
相反,我更主張有追求的企業學習學習再學習,松土松土再松土,把這些先進的思想和方法融到骨子里,一邊學一邊做,一邊增長一邊變革。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龍波,喬諾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