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企業(yè)培訓網!本站提供優(yōu)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組織應該無依賴的傳遞市場壓力

      很多公司都面臨一個窘境。隨著公司的發(fā)展,上層的壓力、市場的壓力,一線銷售的壓力,越來越難傳遞下去。

      很多公司老大經常聽到客戶的抱怨,但是面對抱怨,總是有種深深的無力感。不知道該把壓力傳給誰,更不知道怎么傳遞下去。

      尤其隨著企業(yè)發(fā)展,職能越來越重,企業(yè)內部各個部門各自為戰(zhàn),整個公司開始變得不以市場驅動了。

      面對老客戶的老需求,還能維持原來的模式。一旦有新需求或者新客戶,就不知道怎么傳遞這些“新”壓力了。

      為什么華為的銷售可以在一線呼喚炮火?

      為什么一線的壓力,管理層的壓力,能夠無依賴的傳遞下去?

      “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機意識和壓力傳遞給每一個員工”

      在華為,一直倡導一句話,叫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

      大致的意思是,先給市場部施加壓力,牽引公司前進,其他部門要支撐拓展,產品就貼近用戶需求,提高質量,跟上服務,這樣壓力就傳遍了公司。

      這句話較早出現(xiàn),是在1998年出臺的《華為基本法》中,它被放在了基本法的第一條。

      1998年3月26日,在深圳市蛇口區(qū)明華中心的二樓會議室,基本法的審定會正在緊張又熱烈的氛圍中進行。

      其中第一條就引發(fā)了長時間激烈爭論,原話是這樣的:

      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yè)。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于激活狀態(tài)。

      華為很多高層不理解為什么不進入信息服務業(yè),這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行業(yè),華為沒必要限制自己的潛在發(fā)展機會。

      任正非對此專門做了說明:

      “我們決心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yè),把自己的目標定位成一個設備供應商,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機意識和壓力傳遞給每一個員工。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于激活狀態(tài)。

      進入信息服務業(yè)有什么壞處呢?

      自己運營的網絡,賣自己的產品時內部就沒有壓力,對優(yōu)良服務是企業(yè)生命的理解也會淡化,有問題也會推諉,這樣是必死無疑了。

      在國外我們經常碰到參與電信私營化的機會,我們均沒有參加。

      當然我們不參加,以后賣設備會比現(xiàn)在還困難得多,這迫使我們必須把產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質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務最優(yōu),否則就很難銷售。這是欲生先置于死地,也許會把我們逼成一流的設備供應商。”

      雖然有爭議,但最后被肯定了下來,是因為只有這樣一種方式,才能完成無依賴的壓力傳遞,使隊伍永遠處在激活狀態(tài)。

      除了第一條,其實《華為基本法》還有另外兩處也提到了壓力傳遞:

      【第二十條】我們遵循價值規(guī)律,堅持實事求是,在公司內部引入外部市場壓力和公平競爭機制,建立公正客觀的價值評價體系并不斷改進,以使價值分配制度基本合理。

      【第三十條】市場拓展是公司的一種整體運作,我們要通過影響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zhèn)鬟f市場壓力,不斷提高公司整體響應能力。

      《華為基本法》從1995年萌芽,到1998年審議通過,歷時三年,幾乎每個員工都參與其中。

      隨著基本法的完成,關于基本法的內容,包括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其實已經經過了一次全員共識。

      那么,華為究竟是怎么無依賴傳遞市場壓力的呢?

      我們來看幾個具體的故事。

      故事1:市場部領導集體辭職大會

      1996年,華為發(fā)動了震驚業(yè)界的市場部領導集體辭職大會。

      1995年,華為在C&C08 交換機上取得了技術性突破,產品開始向市場大面積滲透,年度銷售額達到了15億。

      但是公司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管理上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問題甚至制約了華為的發(fā)展。

      當時從高管到普通員工,每個崗位都進行了自我反思。能夠順應時代及公司發(fā)展的人才能留下,不能夠適應的,就被淘汰掉了。

      1996年春節(jié)前,華為所有市場部干部向公司總部提交了一份辭職報告,同時也提交了一份述職報告,兩份報告中,公司批準其中一份。

      市場部領導集體辭職,把危機和壓力意識傳遞給了每一個員工。

      任正非后來說,“市場部集體大辭職,對構建公司今天和未來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組織只要沒有新陳代謝,生命就會停止。一味顧全功臣的地位和利益,就會葬送華為的前途。如果沒有市場部集體大辭職所帶來的對華為公司文化的影響,任何先進的管理、先進的體系在華為都無法生根。”

      故事2:反幼稚大會

      1998年,華為發(fā)起了一次反幼稚大會。

      當時華為幾千名員工,聽了一盤磁帶,磁帶里播放的是客戶對華為及其產品的看法及意見。

      華為很多研發(fā)人員都有這樣的經歷:經過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新的產品終于研發(fā)出來了,但是很快他們就發(fā)現(xiàn),辛辛苦苦研發(fā)出來的產品,并不受客戶歡迎。

      參與反幼稚大會的人說:“在學校養(yǎng)成的惰性使我們往往只要求完成一個原型,證明理論的可行性,至于能不能形成產品不關我的事,淺嘗輒止,經常'差不多就行了'。弄出來的東西只能躺在實驗室里。如果到公司后還以這種方式開發(fā)產品,其前途可想而知。”

      后來,華為提出了反幼稚研發(fā)部門。所謂幼稚研發(fā)部門,就是指研發(fā)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開發(fā)出了很厲害的產品,但是從客戶的角度,根本沒法滿足需求。

      所以反幼稚,就是要反思這種行為,從以自我為中心,轉變?yōu)橐钥蛻魹橹行摹?/P>

      《華為基本法》、市場部領導集體辭職、反幼稚大會等運動,在華為內部形成了一種“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的文化氛圍,讓公司每個人對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包括華為的其他理念達成了思想上的共識。

      這就像是沖鋒號吹響之前的預演,為后來機制和流程的全面變革,做好了輿論和組織上的雙重準備。

      故事3:在一線呼喚炮火(以下內容以專家視角講述。)

      2007年,我們“進攻”海外大客戶失敗了。

      2008年,我們發(fā)起了第二次“進攻”。

      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們的新產品,剛好可以解決大客戶的痛點,客戶了解了之后,也非常感興趣。

      為了讓客戶更了解產品,我們準備策劃一場宣講活動。

      可是在策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沒有實物,只對著PPT講,效果會大打折扣。最好的效果是讓客戶看到實物,就能對我們講的內容更有感知。

      有了這個想法,怎么快速實現(xiàn)呢?

      一線的人員去找研發(fā)呼喚炮火。告訴他們,為了更好地和客戶溝通,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什么樣的需求,能不能幫我們盡快做出一個模型。

      因為是達成共識的大客戶,研發(fā)很快就響應了我們的訴求,基于我們提供的訴求和概念,趕緊開始設計。

      接到需求后,不到3天的時間,就加班加點把產品模型設計并生產出來了。

      當我們拿著這個模型,再去跟客戶宣講的時候,就更有把握了。

      除了把理念講清楚,在這么短的時間,還拿出了產品模型,一下就把客戶的技術人員征服了。

      還有一次,我們去給沃達豐做一款產品的準入測試。

      因為這是一款全新的產品,在技術上做了非常大的更新和迭代,從概念到落地差不多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2008年初,我們去做準入測試,在這之前,我們很有信心地在國內實驗室做了測試,一切都很順利。

      沒想到,經過運輸安裝,到了測試的時候,突然出問題了。

      當時我在另一個城市,在一線負責測試的項目組打電話告訴我,這個產品可能出問題了,設備測出來的性能和效果達不到我們以前設計的要求。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很有可能失去和大客戶的合作機會。

      而且因為是新產品,大家都非常重視,當時已經跟客戶約好了,要帶客戶去現(xiàn)場測試體驗。

      更重要的是,此時客戶已經到了測試的城市,準備第二天就去現(xiàn)場體驗。

      一切準備就緒,就差臨門一腳,這時候居然出問題了。

      情況非常緊急,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在客戶面前搞砸了。

      要趕緊想辦法解決,我們立即聯(lián)系了國內研發(fā)團隊,尋求支持。

      因為有時差,國內研發(fā)團隊接到需求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下午了。

      后來,研發(fā)連夜組建了一個項目團隊,針對現(xiàn)場問題做復盤、做檢測。

      經過研發(fā)及一線團隊一宿的努力,最終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成功解決了問題。

      最終按照原計劃帶著客戶去現(xiàn)場測試,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用流程和機制,確保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

      類似的故事,在華為還有很多。

      為什么華為的銷售可以在一線呼喚炮火?

      為什么一線的壓力,管理層的壓力,能夠無依賴地傳遞下去?

      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在公司內部建立一種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

      華為一開始也吃過“各自為戰(zhàn)”的虧。

      2004年華為進入蘇丹市場,2005年取得突破成為過億代表處。但是在2006年一次關鍵競標中,卻遭遇徹底出局,友商100%中標的局面。

      為什么會導致這種局面?

      因為華為客戶線的人員在和客戶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了客戶的痛點信息,但是沒有把這些信息有效傳遞給研發(fā)人員。

      因為銷售關注的重點是客戶什么時候下單,什么時候簽約,沒有關注客戶真正的問題是什么,痛點是什么,因為職能分工及各自為戰(zhàn)的模式,決定了產品需求是由后端來解決的。

      但友商的解決方案充分考慮了客戶的痛點,幫助客戶降低了運營成本。

      華為經常說,你要在一線呼喚炮火,要無依賴的傳遞市場壓力,核心是什么,就是要有明確的機制。

      要怎么去呼喚炮火,怎么去傳遞壓力,哪些部門是你的炮火,呼喚完了后,怎么把這些炮火組織起來,成為體系化攻山頭的工具。

      這個項目的失敗,原因之一是內部沒有形成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機制。

      痛定思痛之后,華為蘇丹代表處在隨后的工作中慢慢總結出了“鐵三角”運作模式。把客戶經理、產品經理、交付經理等等角色融合到一起。大家一同見客戶、一同交付、一同辦公、甚至一起生活,面對客戶的時候不再七嘴八舌、各執(zhí)一詞。

      之后鐵三角模式迅速在華為內部推廣,應用在公司業(yè)務開展的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

      所有人的視角都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部門或自我為中心,這其實是一種營銷模式的創(chuàng)新,從銷售團隊在前方單打獨斗,轉變?yōu)楦鞑块T協(xié)同作戰(zhàn)。

      后來,華為又進行流程變革,從用戶需求出發(fā),基于當時最先進的方法,搭建讓組織更高效運作的流程。

      最終,LTC與IPD、ITR一起構成了華為三大業(yè)務流程,以業(yè)務成功的最佳路徑,支撐起華為幾十年銷售額持續(xù)增長。

      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也實現(xiàn)了從思想共識、機制保障、到流程落地的閉環(huán)。

      用機制和流程的確定性,對抗人性的不確定性,把組織的壓力無依賴地傳遞到了每個崗位,把個人的優(yōu)秀變成了組織的優(yōu)秀。

      來源:喬諾之聲;觀點/ 喬諾咨詢To B產品線營銷專家團;主筆/ Lisa

      (信息發(fā)布:企業(yè)培訓網  發(fā)布時間:2023-3-1 17:45:04)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zhàn)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fā)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fā)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yè)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zhèn)涡载撠煛?/dt>
      3、本網刊發(fā)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fā)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fā)現(xiàn)本網刊發(fā)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yè)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yè)戰(zhàn)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fā)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yè)發(fā)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yè)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yè)培訓年卡
      企業(yè)培訓專題
      爆品戰(zhàn)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zhí)行
      戰(zhàn)略規(guī)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yè)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xiàn)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chuàng)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guī)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tài)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企業(yè)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yōu)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yè)進步,助力企業(yè)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