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漢捷咨詢
一、IPD變革目的:多打糧食、增肥土壤
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管理的競爭,管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人才可以招聘,資金可以融資,唯有管理是一時半會學不來、買不來的,唯有長期堅持投資,才能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
漢捷咨詢團隊在近二十年的咨詢過程中發現,80%的企業遇到的困難不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戰略發展方向,而是因為缺乏管理規模化企業所需要的組織能力,所以一有風吹草動,這些企業就落馬了。君不見:每次金融危機,頭部企業發展更快了,尾部企業倒下去了。
從成長階段活下來的企業要轉身強調規模與效益,要強調活得更好,但過去的成功經驗往往成為卓越企業的絆腳石,只有不斷地開展管理變革,才能突破這個怪圈。
變革管理是企業中長期戰略要素之一,如華為技術公司把“持續管理變革,實現高效的流程化運作,確保端到端的優質化交付”提升到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戰略。
企業變革目的就是,多打糧食、增肥土壤,依靠流程與組織,擺脫對牛人的依賴,實現端到端的流程管理機制。
這個正規化的管理機制在規范運作時,企業之“魂”不再是企業家,而是客戶需求。客戶需求是永遠存在的,因此這個魂是永遠存在的。
成功公司每年在管理變革上的投入占營業收入的2%-3%。
二、IPD變革的動力往往從差距分析中得出
求發展是變革的動力,只有變革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變革為穩定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亂中求治、治中求亂,公司運作是一種耗散結構,在穩定與不穩定中、平衡與不平衡中交替進行。
大部分企業僅有業務活動、少有變革管理,遇到天花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企業經營了十年、二十年,還是在幾個億徘徊,領導者要沉思背后的原因。
變革的動力,往往從差距分析中得出,往往是從不滿意開始的。
實際結果與目標的差距:制定了戰略目標,不能實現,這就是企業管理的痛點。
客戶對企業的強烈不滿,出現了關鍵負面事件,如華為的“馬電事件”。
學習同行甚至跨界學習標桿企業,讓員工目睹一些關鍵指標數據,如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任總帶領華為公司管理層訪問美國、日本公司,大開眼界:為何華為開發同類產品周期70多周,而業界最佳競爭對手是35周左右?這也是華為花幾十億從IBM引入IPD的重要誘因之一。
針對以上差距,要形成企業強烈的危機感!
挑選優秀干部敢于破局,帶動組織由點到面變革。
企業要學會一邊打仗,一邊建設,在高速行駛中換輪胎,持續對戰略目標飽和攻擊。
三、IPD變革,組織管理是關鍵
變革管理是公司一項戰略,方向確定后,組織管理就成為關鍵。變革組織是變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先介紹一下華為的變革管理組織,從中受到一些啟發。
華為的變革組織如下:
第一層:變革需求指導委員會
變革需求指導委員會是公司變革最高層決策機構,負責中長期變革規劃的審批與批準、年度規劃的批準,關注重大變革項目的需求與驗收。
第二層:變革項目管理辦公室
設有變革支持委員會、BT和IT MT(業務變革和信息技術管理團隊)和BT和IT變革規劃專家組。負責變革項目群與組合管理。多項目管理、項目目標與預算制訂、項目資源保證、項目過程監控、專家與顧問的管理。
第三層:各項目變革組
負責具體變革項目的實施管理,承擔項目最終交付責任。
變革項目成員來源于不同領域的業務專家。項目按照結構化的變革流程開展立項DCP(決策評審點)、DRR(交付物準備度評審)。咨詢專家和業務人員組成“混凝土”式團隊,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
變革需要有成功經驗的管理干部與業務專家參與。設計的體系首先在自己業務體系中試點運行,自己做的狗糧自己吃,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跳。
變革需求指導委員會是公司變革最高層決策機構,負責中長期變革規劃的審批與批準、年度規劃的批準,關注重大變革項目的需求與驗收。
變革過程中可能會使業績暫時下滑,咨詢專家就是幫助企業對績效的破壞寬度、深度減至最少。
IPD變革項目組:變革項目經理一般由研發總經理擔任,有的企業也會由HR總經理擔任,項目成員一般包括項目經理、市場代表、銷售代表、服務代表、研發代表、測試代表、制造代表、采購代表、財務代表、PQA(產品質量保證)、SE(系統工程師)、IT代表,以及咨詢項目秘書。
IPD變革項目組職責是學習IPD核心思想、工具,和IPD顧問一起共同設計自己公司的IPD管理體系,內容包括流程、IPD組織,然后通過試點運行檢驗IPD體系、優化IPD體系、通過IT工具固化IPD體系。
四、一把手的心態是IPD變革效果的決定要素
企業導入IPD,對企業來說是重要的變革項目,一把手的心態和行為對IPD導入效果起著至關重要作用。
漢捷咨詢郭富才先生在《新產品開發管理就用IPD》一書中多次談到:實施IPD,在企業是一把手工程。
導入IPD員工的抵觸原因:行為惰性,不接受變革。”牛人”的反對,因為需要將“牛人”做事的“黑盒”過程“白盒”化,要寫文檔,牛人會受到束縛。
所以領導的決心至關重要,IPD關系到公司的生存和未來。
領導要克服的心態是:試試看、觀望。提倡的是:大膽實踐和敢于復盤的決心。
領導要參與到咨詢項目中,和咨詢團隊一起學習、共同設計,要敢于在導入過程中說“狠話”:要學習、學習、再學習,考試、考試、再考試,讓考試不合格者下崗;不換腦袋就換位置。
某公司總經理主導引入IPD,咨詢項目啟動后,由于出差并沒有參與到咨詢項目中,項目遇到下面人員的懷疑和反對,我寫給這位總經理的微信:“XX總,請大致關注一下:您們公司的咨詢需求和我們顧問團隊的交付,可能存在著一些偏差,IPD提倡端到端流程、聯合團隊、為實現產品上市財務成功要全要素管理。咱們公司想要的可能不是體系化的管理方法,可能是某一點的深化方法,如用何種有效調研手段深入理解消費者痛點來定義爆款產品。雖然IPD提供了$APPEALS工具、需求管理流程、任務書開發流程和任務書開發團隊,設置MARKETING角色去分析市場、分析消費者痛點去定義新產品,但不夠細致。我也在咨詢現場舉例說:給VIVO做過IPD咨詢,他們為了搞定消費者痛點,還會就這些細節,再會找專門咨詢公司,如益普索和凱度咨詢公司解決細節問題。”從這個案例看出,領導引入IPD咨詢項目后做了甩手掌柜,給咨詢效果帶來的危害。
要通過松土培訓,讓大家寫心得,問題搶答、辯論等方式擴大IPD在公司的影響力。
要邊設計,邊干跑,試點階段僵化執行。
顧問設計的體系,沒有執行,就是學到的知識,只有大膽實踐,才能成為技能。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杰克韋爾奇對企業家說出的一句話:你們都知道了,而我們做到了。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企業開展各種變革,完全成功的比例是8%左右,完全失敗的比例是8%左右,絕大多數處于成功和失敗之間,而且偏向于失敗一側。
變革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一把手支持不夠、員工抵觸,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管理層的觀望、懷疑心態在起作用。
五、按變革管理過程管理IPD變革
現在咨詢界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業務變革管理體系,BTMS(business trans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這個管理體系的建設也是借鑒IPD體系,建立了變革管理過程。
基于IPD變革過程:規劃(含任務書開發)階段、概念階段、計劃階段、開發階段、試點驗證階段、推行階段、運營階段。
規劃階段:經過差距分析,針對公司管理痛點,進行管理戰略規劃,下表是我在給某個國際貿易公司引入IPD的規劃示例:
在規劃階段,也包括下達某管理模塊的實施任務書。
在概念階段,通過調研診斷,確定改進目標及管理改進策略。
在計劃階段,確定改進方案。有時,概念與計劃階段可以合并。
在開發階段,按照方案,甲乙雙方共同設計開發詳細的交付件。
試點驗證:通過試點項目驗證共同設計的交付件,并優化、固化到IT。
推行:試點后,在整個組織中推廣使用。
運營:管理體系進入日常運營管理,并細節優化。
六、IPD導入過程“三個堅持”與“五個反對”
堅持“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三大原則。僵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標桿企業的最佳實踐上的僵化。就是要把和顧問一起共同設計的管理體系,先僵化運行下去,只有僵化執行,才能有優化的基礎。
通過僵化試運行,充分理解最佳實踐背后的邏輯,然后才有本事優化。
優化是遵循管理的客觀規律,追求管理體系對業務體系的可用性,而不是再找一套“管理學派”、“管理模型”。在優化過程中,堅持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
用IT系統固化是在流程運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和學習并內化,持續將例外事項例行化,夯實管理平臺。
在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七個反對:
堅決反對完美主義
堅決反對煩瑣主義
堅決反對沒有全局觀的干部主導變革
堅決反對沒有業務實踐經驗的干部主導變革
堅決反對沒有經過論證的流程進行全面推廣
七、寄語:寫給參與IPD變革的人們
管理變革必定流血犧牲
我們要有削足適履的決心
堅信IPD項目必定成功
雖然IPD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但一定會是公司發展助推器
不論你想或者不想,變革一直在路上
讓我們擁抱變革,享受變革
成為變革的實施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