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供應鏈要成為企業一線作戰部門

      3月開始,疫情危機迅速演變成各個企業的供應鏈危機,甚至是業務連續性危機。

      為了幫助中國企業,更好的應對本輪供應鏈危機,喬諾分別在3、4兩個月,開展了成本五講,和供應鏈專題公益直播;兩次直播累計超20W+人次觀看,用戶好評率很高。

      為了幫助大家,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我們整理了直播中,客戶提及率最高的,與供應鏈相關的4個問題,并邀請了三位首席供應鏈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度的解答。

      供應鏈真的需要走出去嗎?走出去需要有哪些能力?

      新時代背景下,得供應鏈者得天下。供應鏈需要從后臺走向前臺、主動承擔一線作戰隊伍的職責。

      葉老師:

      第一,在危機下,公司競爭,已經變成了產業鏈之間的競爭。

      供應鏈從原來的保供角色,變成了競爭角色。這已經不是供應鏈體系,或者采購體系自己能選擇的事情。

      供應鏈必須要走到前臺,因為所做的所有工作,對整個公司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供應鏈,在這種危機下,走出來是必然的。

      第二,如果要走出來,要有哪些相應的能力。

      實際上,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多公司內部,存在拖后腿的現象。

      比如:現在去追料,追完了以后,公司庫房沒準備好,有時候根本就進不來,質量標準又很高,好不容易送過來又被迫退掉;

      再比如,現在供不上了,希望研發去做替代,而研發一年只能做一次測試,下一次要三個月以后等等。

      內部都是以抱怨為主,有受害者思維。但如果現在公司意識到了,把供應鏈做成前鋒,這時候一定要有,走出去的能力;

      不光是供應鏈要自己走出去,還需要帶著研發、質量、物流等各部門共同走出去。

      走出去,代表著主動的思想。在問題沒有發生之前,帶著團隊能不能往前多走一步,這是一種走出去的表現。

      通過采購早期介入,如何與市場協同和鏈接?如何主動分析客戶?比如,把客戶前端再挖一層,增加業務人員對市場的理解。

      未來的供應鏈,必然是大量的在一線進行交付的。

      與客戶采購部一起,與客戶實施工程部門一起,只有和他們一起,我們才能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

      汪老師:從采購的維度,如何向供應商,產業鏈的維度走出去?
      如果走出去,采購人員要具備什么能力,這樣才能夠洞察到,產業鏈發生的變化、以及產業鏈的其他的玩家發生的變化,洞察出這些變化,才能對企業有所幫助。
       
      要具備這種能力,采購就得懂技術,懂所管理的物料品類的技術發展方向,以及公司未來在這個領域,需要什么能力和技術。

      知道需求之后,再看產業鏈的發展,就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瞄準、洞察、掃描企業的資源有哪些;
      在這個領域,包括跨行業有哪些資源,會有哪些產業鏈的產能;
      有哪些供需之間的產能平衡,哪些產業鏈的玩家,出現了什么重大狀況,會導致供需失衡的狀況。

      通過思考,針對我們的洞察,給公司帶來一些主要的見解。
      這些見解實際上,就是對產業鏈的能力再創造,也是對公司價值創造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Tom老師:物流,怎么走出去?

      現在疫情影響,物流部門收到的消息,經常是高速又封閉了、沒有貨車等。我們會收集大量的信息來驗證,物流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但如果走出去看一看,就會發現,有少部分公司,物流運輸來去自由。這是為什么?

      關鍵是路條。那我們公司,未搞定路條,有相關的組織或者責任人,洞察過別的企業是如何拿到路條的嗎?

      標桿做法也是走出去,待在辦公室、家里,是無法了解這些信息的。但是走出去看一看,或許就會找到方法。

      在疫情背景下,原材料波動很大,能買得到就不錯了,還談什么降本?

      先不談降不降本,先回答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供應商,要在我們這里漲價30%,我們的客戶,能不能接受我們漲價30%?

      客戶希望我們做的,我們做不到,我們的競爭對手,會幫助客戶做到;成本也是這樣,客戶希望我們降本,我們做不到的,對手會做到。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成功。

      所謂的悲觀者正確,是什么呢?過去我們看到的,那些只要求,今年成本不上漲的企業,無論是OP、JP、HY、YH,無一例外的成本,都沒有控制住,不降反升。

      下面的人會跟老板說,你看我說過,今年的成本是控制不住的 ,悲觀者總是用一個糟糕的結果,來印證他的觀點是正確的。

      所謂的樂觀者成功,是什么呢?

      當供應商對我們漲價后,我們的客戶,不接受同比例的漲價。同時我們的競爭對手,比我們可能做得還更好;

      那我們就對自己要求更高一些,做到極致的成本管理,這樣最后,反而真成功的做到了極致成本。如華為的232的原則,如MR在去年降本10%,等等案例的成功都說明了這個道理。

      汪老師:
      第一,我們先定義降本的基準。降本的參照物,是企業的利潤。要基于公司利潤,在思考如何達成利潤的過程中,去思考如何研發,讓產品更具相對競爭優勢。

      比如,在疫情情況下,別人產品賣100塊錢,我能夠賣95塊錢,那我就是有相對競爭優勢。別人買產品、買物料的時候是90塊錢,我能買到89塊錢,就是相對競爭優勢。

      在降本過程中,一是對準企業的利潤中心,另一個,要去看相對競爭優勢。

      看相對競爭優勢的時候,不單單是看企業原材料,如何和競爭對手比;還包括產業鏈的相關人、相關使用材料,能不能比別人采購得更便宜。

      更多的是看對標產品,要以達成利潤為中心。

      最后,成本不是單向的,分為成本增加和成本降低兩個方向。特別是當成本跟競爭力、跟市場上的競爭、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很多情況下是增加了我們企業的競爭力。

      如果我們已經供應不上了,然后別人增加成本去供貨,我們還不增加的話,就相當于放棄了競爭。

      第二,在實操的時候,可能要注意哪些細節點。

      比如,高于日常10倍價格的原材料要買嗎?這個就需要看現貨市場是什么行情,因為相對競爭優勢很重要。

      第三,在波動的時候,供應、成本、質量實際上是三位一體的。

      原來覺得,囤貨好像花了不少錢,但實際上,后來成本反而上升了,這樣囤貨其實是為公司,節約了成本。

      采購部門,要有能力跟公司保證,今天因為供應增加了成本,時間長了,會幫公司通過談判,再降回來,不能過兩個月就不管了,導致成本一直很高。

      銷售需求里,會有銷售預測。那怎么針對銷售預測的需求,進行預測且做準生產計劃呢?

      葉老師:
      第一,預測是銷售做的預測。

      供應鏈作為下一個環節,當預測不準的時候,不要去指責預測,而是要跟銷售一起做預測,把供應鏈后端的業務方法,教會給銷售。

      在標桿企業,預測也是銷售的工作之一,但是預測、需要有清晰的方法邏輯和流程。

      第二,預測要允許有偏差。

      這些方法邏輯、供應鏈后端的懂了,銷售一線的人員,用同樣語言、同樣方法做出來,要允許有偏差。千萬不要認為,預測后就不能變了。

      預測,能做到70~80%的準確率,就是很厲害的銷售和預測組織,剩下的20~30%的事情,交給后端供應鏈。

      做好計劃,不是一堆數字游戲,而是懂得,它是業務管理行為。

      從銷售,在前面的市場拓展機會點開始,包含我們年度規劃開始的,明年這場仗要做多少億,轉換到供應鏈設備,要買多少臺,產線要幾條,全部要換成供應鏈的業務數字。

      從年度計劃開始,描述每個月做什么,每個月對準年度目標看偏差,分析風險。如果超出波動范圍內的,如何調整,如何通過安全工程趕進度。

      最后,生產往下走,相對比較簡單,標準的PMC流程運作好,通過一套的生產運作流程,也可以往下走。

      最難做的是需求管理。

      這是所有企業,供應鏈運作的主要輸入。從理解銷售機會點生成開始,懂市場開拓、客戶選購等過程,這些都是基本工作。

      只有理解了這些需求,我們才有可能去,獲取到足夠的信息。

      在公司內部,協作很難,有沒有什么方法,拉通各部門的協同?

      葉老師:
      任何一件事情,特別在應急的時候,比如現在的疫情期間,是把很多業務快速扁平化的時候,因為很多工作,需要集成作戰。

      想要把這些集成作戰的工作做好,建議大家成立War-Room,因為這些事情,都不是一個部門,一個組織,單點能夠快速應對的。

      從采購,到客戶的整個鏈條,涉及到了市場、銷售、甚至研發等很多部門。正常情況,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端到端的流程,是很難快速應對的。

      疫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企業快速建立,以滿足客戶需求為核心的運作機制。

      比如某企業,現在單兵作戰的情況的結果是A,如果能夠按照專家描述的,或者按照軍規,挑出來的3~5條去做,結果可能就會是B。

      那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各業務部門的人,集中在一起,成立一個War-Room,大家坐在一起,短平快決策,此時是建立集成作戰機制的好時機。

      Tom老師:
      這件事情,不是一個部門做的,是需要全公司一起合作的。對于公司的經營者、主管團隊,在危機處理上,要注意兩點:

      第一點,一定要把后端供應的事情,作為一個公司級的事情;

      第二點,授予后端供應鏈,包括采購部門,能夠拉通全公司的權利。

      對供應鏈和采購部門,有兩個建議:

      第一,一旦公司授予了權利,我們一定要有能力,去拉通和引導跨部門的團隊;

      第二,一定要跑現場,比如,追料或者其他事情,要到現場去解決;包括物流要有能力帶著制造、品質等團隊,到現場去解決問題。

      汪老師:
      供應鏈的人員,一定要成為War-Room的leader。參與到War-Room的人,一定要把內部,和外部資源,全部集成起來。

      內部的資源是誰負責?研發、甚至面向市場的企劃,把這些部門協同起來,包括供應鏈計劃。

      整個產業鏈里面,對外誰來連接?通過采購,把外部的產業鏈信息、聯合在一起,主要也是靠War-Room的核心成員。

      這些人員,以滿足某個產品能及時供給客戶,并提供快速解決方案為目標,建立快速決策的機制;最終使企業的產品,以及某個產品線的產品,能夠成功;使企業的銷售利潤,或者銷售收入,能夠達標;從而滿足今年的目標需求。

      特別要對準戰略客戶、重要VIP客戶的需求。如何滿足,是企業需要更多思考的問題。

      總結來說:

      第一個,要有協同的組織,要有頂層決策的組織War-Room;

      第二個,要有協同決策的機制;

      第三個,一定要,走出去。

      來源:喬諾之聲 供應鏈采購產品線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2-4-28 21:15:12)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