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企業都想打造出驚艷世界的爆款產品,不論是當初征服全球的iPhone系列,還是現在預訂仍需排隊數月的特斯拉。
這些產品一定是從性能、價格、體感,或生態設計等多個維度中,擊中客戶某些未被挖掘或者壓抑已久的價值需求。
在所有客戶需求中,并非每一項都能引領產品的商業成功。這些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段、不同人群中的海量需求,有短期需求、長期需求、高價值需求、低價值需求、真實需求、偽需求等等。
面對這些紛繁復雜的客戶需求,如何洞察和甄別,如何收集和管理,如何匹配和落實到產品,決定一款產品是否能夠商業成功。
如果把研發產品看做一次次商業投資,那么需求管理就是企業投資決策實現商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喬諾特別策劃《爆品的前提》需求管理系列文章,以幫助中國企業理解標桿企業的需求管理方法論,陪跑企業需求管理從收集、分析,到決策、驗證四階段。
通過需求管理系統方法論,提高產品命中率,從四處救火到爆品不斷,讓企業的商業成功從偶然走向必然。
本文將從研發五大痛點的角度,切入企業產品開發的現實問題,一一展開研發的委屈和無奈。
緊急需求多,研發來不及做怎么辦?
偽需求多,研發總做了白做怎么辦?
價值需求少,產品沒有差異化怎么辦?
短期業績導向下,新技術無法落地怎么辦?
緊急需求多,研發來不及做怎么辦?
很多企業為了沖刺銷售業績,面對客戶的需求不進行過濾和篩選,照單全收,隨意承諾,一直做Mr.Yes。
一、隨意承諾帶來大量緊急需求
結果,前端出現大量的緊急需求,研發的整體節奏被打亂,質量管理活動被弱化,最終交付產品的質量無從保障,從而導致客戶投訴上升,企業的品牌受傷。
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后,研發不得不四處救火,有限資源被救火大量占用,新品開發資源就會相對緊缺,從而出現惡性循環。
從最初只是單品質量問題,逐漸蔓延到全系列產品的質量問題。
二、照單全收帶來的惡果
1997年左右,A公司已經初具市場地位,大量客戶開始對公司建立基本信任,開始提出很多個性化需求。
那時A公司的管理層,習慣于先向客戶承諾,之后再把所有零散的、無序的、個性化的客戶需求,統統傳導給研發。
由于公司當時還沒有科學的需求管理流程,對這些未經管理的需求照單全收,研發的開發節奏會打亂,質量問題出現明顯上升趨勢,反而帶來了客戶滿意度的急劇下降。
三、成立需求管理決策團隊
A公司1997年引入IPD,2005年引入市場需求管理流程,并且按照需求管理流程的要求,成立了需求管理團隊RMT。
此后所有的客戶需求,必須經過需求管理團隊RMT的決策,才能向客戶承諾。
從根本上解決了銷售或者管理層隨意承諾客戶的問題,研發資源得到有效分配,產品質量問題迅速減少,客戶滿意度迅速回升,支撐了A公司可持續的、高速增長。
偽需求多,研發做了總是白做怎么辦?
很多企業,隨著業務的發展,市場地位的提高,公司對于研發團隊的考核標準,也從如期交付產品,細化到人均效率的提高。
當這些細化的考核結果出來時,企業會發現一些普遍現象,很多研發人均效率極低。
一、客戶自己也不懂的偽需求
銷售為了維護客戶關系,拿下訂單,常常會接納一些客戶提出的偽需求。這些需求,雖然是客戶自己提出來的,但是很多客戶可能并沒有想清楚,這些需求到底有沒有價值,有沒有風險,有沒有負面的影響。
這些未經篩選的偽需求占用研發部門的大量資源,最終導致研發人均效率變低,甚至還影響新產品的有序開發。
二、偽需求帶來的反噬作用
早期201公用電話的校園卡業務,有些同學會在深夜打電話,擾鄰嚴重業務遭到諸多投訴。客戶便提出要限制校園卡夜間撥出功能。
其實這是個偽需求,設想一下,如果學生在夜間遇到緊急情況,因為通訊限制,求助無效,并且造成事故的話,校方要不要承擔重大責任?
很多銷售不作為,不過濾信息,直接將這類偽需求轉給研發,不僅僅是對研發人均效率的傷害,一旦引發了投訴,還消耗了客情關系,還損傷了企業的品牌。
從另一個角度說,比較專業的客戶,對于沒有任何想法的供應商,也都會對其專業度心存疑慮。
三、成立需求管理分析團隊
A公司在引入市場需求管理流程后,按流程要求,成立了需求管理分析團隊RAT,這是一個重量級團隊,他的責任是完成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工作。
對RAT輸出的要求,不是簡單的分析方案技術上是否可行,而是要包含著下圖金字塔模型中的四層內容:
在這個金字塔中,客戶成功具最高優先級。也就是說,RAT團隊需要站在客戶角度來分析,這是一個這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能不能給客戶帶來真正的商業成功?
這種方式,也幫助客戶識別了需求的真偽,從而降低了客戶項目交付的風險,成就了客戶。真正做到把復雜留給企業內部,把簡單帶給客戶。
隨著客戶滿意度的顯著提升,客戶就會放心把后續的項目給與企業,從而企業也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價值需求少,產品沒有差異化
市場、銷售人員往往被年度KPI牽引,忙于指標的達成。
一、對客戶中長期需求關注度不足
雖然市場人員有很多與客戶溝通交流的機會,但目的都是當期的項目導向,這就造成對客戶中長期的需求和痛點關注度不夠。
即使有些客戶提出了中長期需求,但也沒有相應的機制,保障有效信息傳遞給研發,這些高價值需求既得不到洞察關注,也得不到有效收集和傳遞。
但往往企業競爭中的戰略控制點,都分布在客戶中長期需求里,結果就是企業產品競爭力不足。
二、拿不到價值需求產品缺乏競爭力
有家電器公司,研發一直苦于拿不到客戶中長期需求,產品競爭力遲遲得不到突破。大部分需求都是項目臨近招標得到,大部分是緊急、短期的需求。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這家電器公司把研發部門中參與產品定義的人員,派去參重要客戶的項目交付和驗收現場,與客戶充分交流,現場識別和收集客戶高價值需求。
三、固化需求管理流程
在標桿企業A公司,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A公司通過固化需求管理的流程,從被動到主動進行需求管理。
除了讓研發人員參與一些重要的高層會議和拜訪,重要項目的達標現場,同時還成立創新中心,舉辦用戶大會,構建相應的組織、流程支撐需求管理有序進行。
面對To C 業務,通過人人站店的方式,讓研發主管和骨干研發每年兩次去終端站店,收集客戶真實需求,輸出需求管理報告,收集高價值需求點。
面對To B 業務,通過不同業務的創新中心,與用戶共同創造極具價值的技術和服務,成就客戶的同時,企業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
市場短期業績導向,新技術難以落地新產品
一、技術、市場、研發的失衡
產品性能的領先,源自先進的技術研究被有效運用。如果技術儲備不足,新品研發也很難有質的突破。另一方面,如果畏懼風險而不敢引用新技術,產品競爭力也會受到影響。
二、技術落不到產品只有同質化競爭
某To C企業,技術總監一直在抱怨,公司的先進技術無法順利落實到產品,原因是公司產品全由市場導向,面對有風險的新品,市場不愿投入,害怕影響部門當年的KPI。
導致企業錯失很多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空有先進技術,沒有創新產品,只能和競爭對手同質化競爭。
三、建立需求管理團隊決策分析機制
建立需求管理團隊的企業,需求管理可以來自市場,也可以來自企業內部。技術團隊作為需求管理的發起方,在需求分析團隊(RAT)中通過商業分析會議,與參會的各個部門人員共同決策,技術是否推進,有效避免需求決策過于市場導向和片面化。
目前大部分中國企業,還處于技術和市場割裂的階段,還沒有引入IPD流程。在這個階段,就可以把需求管理流程中的需求管理團隊會議,做為一個技術與市場互鎖的平臺,來解決上述問題。
通過建立RMT、RAT團隊決策分析機制,企業就可以快速的實現市場和研發的互鎖,從而把產品技術領先的優勢,轉化成產品領先的優勢,進而獲得商業成功的優勢。
爆品的前提:精準制導,需求管理十八式
喬諾集結了200位平均20余年跨國公司退休專家的實戰經驗,萃取出了《爆品的前提:精準制導,需求管理十八式》在線課程。課程包含需求管理的五大模塊,十八個課題。
以需求管理三板斧為基礎,從需求收集、分析、分發決策、到驗證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基礎篇:需求管理三板斧,涵蓋了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從組織、流程、制度層面構筑需求管理的先決條件。
進階篇1:需求收集,到聽得到炮聲的地方發現客戶需求,幫助企業擴大需求管理的喇叭口,讓更多含金量高的需求進入需求管理流程。
進階篇2:需求分析,客戶買的不是產品,而是欲望的實現。助力企業去偽存真,從海量需求的線索中,識別出真正的高價值需求。
進階篇3:需求決策,魚與熊掌亦可兼得。刨析企業普遍存在的資源和需求沖突的問題,通過一套完整的需求決策方法提高研發的效率,提升產品競爭力。
進階篇4:需求驗證,我們做的是客戶真正想要的。通過驗收客戶需求,保證客戶滿意,構筑閉環管理。
先棄后取,從四處救火到爆品不斷。利用需求管理提升研發效率,提升產品需求命中率,提升客戶滿意度,為產品商業成功構建土壤。
每個課題講清一個方法論、一個工具、一個模板、一個業界經典案例,“四個一”助力企業可落地、可快贏。
通過《爆品的前提》課程學習,幫助企業實現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細、從無序到有序的三個轉身,達到提升客戶滿意度、提升需求命中率、提升研發效率的三個目的。實現變挑戰為機會、變機會為收益的商業成功。
來源:關注喬諾之聲,作者:許實,某跨國公司營銷工程部解決方案與平臺產品管理部部長,19年跨國公司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