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只有兩件事情要做:一個是營銷,一個是創新。
營銷的挑戰是“變”近年來不少國外的友人都感嘆道,中國的變化速度非常快,一兩年的進程相當于他們國家好幾年的進程。所以,在中國做營銷面臨著一個很大的挑戰—“變”。很多人只管做營銷,而忽略了經濟基礎。
其實,營銷不是獨立存在的,是有經濟基礎的。
營銷的第一個階段是“生產的觀念”。1992 年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的召開,標準中國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相對的供給過剩后,才出現產品的觀念、銷售的觀念、市場營銷的觀念、顧客的觀念等。所以,營銷滋生于“環境”,必須符合不同的經濟形態,看產品面對的主要消費者處在什么樣的消費形態。
今天所用的方法今天有效,但明天不一定有效,過去同樣的洗衣粉在城市要做電視廣告,而在農村要搞刷墻運動,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顯然過去的營銷策略早已捉襟見肘。在中國做全國性的營銷會非常痛苦,因為經濟形態不一樣、行業發展不均衡,最聰明的營銷手段對某一個局部來說也可能是錯誤的。
所以,管理沒有好壞之分,營銷手段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恰當”或“合適”與否。
企業要做兩件事: 營銷和創新。營銷高手在做,“攻心”攻到讓你的客戶愛上你,“洗腦”洗到讓你的客戶喪失理智。
在講座現場“有一個產品,德國制造,你們有哪些感覺,”“品質好,安全,耐用。”聽眾回答道。而對印度制造的產品,大家都稱沒有感覺。他在問問題時隱含了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只說了一個產品,但是沒有說是哪個產品。 “你們已經喪失理智了,這是德國企業持續不斷地給大家‘洗 腦’造成的。印度公司沒有給我們‘洗過腦’,所以我們找不到感覺。”
德國企業長期的營銷定位,讓大家形成了慣性思維。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這個標準不是白紙黑字寫明的標準,而是人心里面的標準。顛覆性創新即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或新服務,以促進變革并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在這里,“顛覆性”并不意味著中斷或混亂,而是替代。在企業中,顛覆性創新具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它要求員工快速適應不同的生產、開發或營銷方法。
通常,對于經過深思熟慮的產品,顛覆性的變化似乎開始破壞其設置,但它們可以證明它們創造所未有的新市場機會的能力。今天的顛覆性創新包括 5G 世界、功能各異的機器人和電子數字閱讀器等等。
顛覆性創新有時與持續改進的概念相沖突。持續改進的重點是完成過程中的中小型增量變化,以提高效率和質量為目標。
創新是多元人才環境下的發生與發展,不讓雷鋒吃虧只有有科學的歷史觀,才會有科學的發展觀,不忘記英雄才能更好激發更多英雄奮戰。
鑒于技術探索的長期性、不確定性等特點,需要建立當期激勵和回溯激勵相結合的機制,以更好牽引從事技術探索的團隊和個人直面挑戰、堅韌不拔、持續貢獻,落實公司不讓雷鋒吃虧的激勵導向。
回溯激勵主要面向以下技術探索場景的團隊和個人:
第一,技術探索前期方向和價值不清晰,能夠克服資源不足等挑戰堅持開拓進取,并最終取得勝利的團隊和個人;
第二,技術探索存在多個路徑,證明所探索路徑不可行、幫助公司少走彎路和個人。
本文來源于喬諾線上課程《超越競爭的增長范式:長期擁有領先一代的產品》學習心得,作者為報喜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文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