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讓企業之魂永存的不是企業家而是流程

      企業之魂是什么?有人說是企業家,但一家企業的魂如果是企業家,這個企業的風險就變得非常高;有人說是客戶,但在如今的VUCA時代,客戶總是善變,需求充滿了不確定性……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但卻鮮有人能說清楚并使人信服。在《規則》一書中將其總結為流程。

      企業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系,而不是依賴于企業家個人的決策制度。這個管理體系在規范運作的時候,企業之魂就不再是企業家,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客戶需求。客戶是持久存在的,這個魂是持久存在的。

      流程是客戶需求的抓手

      企業的成功,在于緊緊跟隨客戶需求,實現價值。可是客戶需求永遠在變,充滿不確定性。事實上,在如何滿足客戶需求方面,企業往往會缺乏一個抓手。

      在組織中,要承載業務的不是個人或者團隊,而是流程。流程是客戶需求的抓手,就像牽住風箏的那根線。優秀的企業,要以流程的確定性,應對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

      哈默曾提出3C力量,分別是客戶(customers)、競爭(competition)、變化(change),“客戶”獨占鰲頭。賣方不占優勢時,買方獲得支配地位,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大多數充分競爭的行業走入買方市場,買方決定買什么、什么時候買、支付方式等。

      隨著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企業在專業信息上的優勢變弱,客戶的優勢地位變強。

      客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嗎?有的企業說,以前的客戶很簡單,很容易看懂,現在的客戶,已經看不懂了。對于企業而言,充滿了不確定性。

      作為乙方的企業會發現,自己交出的方案,甲方總是不滿意,一改再改。為什么呢?因為甲方所處的環境一直在變化。

      善變的客戶,是VUCA[VUCA是指易變(volatility)、不確定(uncertainty)、復雜(complexity)、模糊(ambiguity)]時代的核心人物。

      客戶的不確定性有時候是因為他領導的想法改變了,而更多的時候還在于,客戶的客戶也在迅速變化。

      比如,交通廣播電臺以前一直跟音樂臺、體育臺競爭出租車司機用戶,后來發現大家一起被滴滴出行打敗了。

      出租車司機重點關注有沒有乘客發單,沒空聽廣播了。滴滴出行問世之前,出租車司機的潛在客戶在路邊。有了打車軟件后,出租車司機的潛在客戶,有的在線上,有的在路邊,出租車司機的行為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很多行業出現了這種“斜刺里殺出來的”的顛覆者,而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給行業帶來的就是顛覆性的改變。

      傳統的客戶分析模型靜態地看待客戶的需求,確認客戶需求的方式是探詢。現在的客戶,已經不再“羞羞答答”,他們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需求,不等你探詢,他們就和盤托出了。

      關鍵是,企業能理解客戶的需求嗎?客戶需求分析的關鍵已經不是清晰度,而是需求的變化了。 

      客戶需要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需要客勤關系、回款合同、整體方案、定制技術、品質、按期交付……這些需求充滿不確定性。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說明,客戶的需求正在從單一產品變成解決方案。

      讓企業之魂永存的,不是企業家,而是流程

      華為等企業的成功經驗表明,企業可以用有限的、非常明確的流程,去應對業務方面的不確定性。

      客戶需求是不確定的,企業流程是抓住客戶需求的抓手。為不同客戶設計不同流程,而且這個流程能夠實現閉環,滿足客戶價值,以流程的確定性應對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

      企業的管理流程也一樣。1萬人的人力資源管理,變成18萬人的人力資源管理后,從表面上看,要增加十幾倍的工作量。但是如果企業的流程完善,管理1萬人跟管理18萬人,沒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流程也是管理的抓手,抓住管理的不確定性背后的相對確定性。企業用端到端的流程,鎖定企業內外客戶的需求。

      企業之魂是什么?它又附著在哪個載體上?

      任正非在2003年寫的文章《在理性與平實中存活》說道: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西方已實現了企業家的更替,不影響企業的發展。中國一旦企業家沒有了,隨著他的生命結束,企業生命也結束了。

      在中國,一些企業的生命就是企業家的生命,企業家死亡以后,這個企業就難以為繼,因為他是企業之魂。一家企業的魂如果是企業家,這個企業的風險就變得非常高。

      企業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系,而不是依賴于企業家個人的決策制度。這個管理體系在規范運作的時候,企業之魂就不再是企業家,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客戶需求。客戶是持久存在的,這個魂是持久存在的。

      企業家在他的企業中沒有太大作用的時候,就是這個企業最有生命力的時候;企業家還具有很高威望,大家很崇敬他的時候,就是企業最沒有希望、最危險的時候。

      華為的宏觀商業模式中,產品發展的路標是客戶需求,企業管理的目標是流程化組織建設。華為以IPD 流程為基礎,堅定地走上了流程型組織的建設之路。

      以下三類企業,需要重新審視流程。

      第一類企業:資源足夠,但就是無法把好的想法落地,沒有做事的方法,那么是時候考慮建立流程了。

      第二類企業:內部充斥官僚氣息,工作相互推諉,員工出工不出力,給了激勵,也只能短暫見效,很快就恢復原樣。特別是有些事業部制的企業,部門墻林立,部門之間象征性合作,整個公司效率低下,士氣低落。

      這類企業,往往還披著現代化企業的外衣,是時候拋棄幻想,重新認識自己,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流程,看看它是不是已經過時,成了業務的束縛。

      第三類企業:已經開始向流程型組織邁進。這類企業已經非常優秀,流程高效,業務飛速發展。他們有更高的夢想,希望成為世界級的行業領導者。

      但他們需要不斷挑戰自我、否定自我,不斷放下自己的成功,開拓新的領域。對自己的要求,不僅是短暫的優秀,所以他們不僅需要建立好的流程,還需要建立好的流程優化機制,用流程牽引組織架構。

      華為的成功是管理體系的成功

      華為成功的原因,除了大家一般比較認同的是優秀企業文化成就了今天的華為之外,更進一步差異化的優勢是流程型組織、矩陣式管理、授權和行權監管的權利分配機制。

      可以說,華為的成功是管理體系的成功,是規則制度戰勝了人治的成功,是從權謀型公司治理向西方法制化治理轉型的成功。

      華為的矩陣式管理是怎么來的呢?華為從草根企業起步,經過了一系列演變。

      初期,它也采用垂直的煙囪型的職能型組織模式。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組織規模的擴張,如何更好地管控公司呢?任正非自己也曾經苦惱和彷徨過。

      他曾經對公司的管理干部講過:“你們不要因自己管理了幾百個人就沾沾自喜、不可一世,你到我這個位置,管理幾萬個人試試?大家長是不好當的。”

      華為請了國際咨詢公司充當外腦,參謀組織變革。曾經有一個專家建議華為參照GE,采用事業部制。任正非在仔細研究了事業部制的管控模式以后,把這個建議否決了。

      他覺得事業部制就像古代的諸侯分封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家,都會打自己的小算盤,外部沒亂,自己內部先亂了。

      中國歷史上,遠在漢朝初期,就出現過七國之亂。放在企業來看,事業部制不能讓公司在大的戰略方向上做到力出一孔,無法凝聚公司力量形成合力。所以華為選用了“大平臺、矩陣式管理”的公司管控模式。

      矩陣式管理的優勢是明顯的。矩陣式管理不是華為獨創的,但是采用矩陣式管理并取得成功的,據筆者了解,目前還沒有哪一家企業超過了華為。矩陣式管理有很突出的優點,就是強大的中央集權的控制模式,以及與之匹配的超強執行力。

      華為的管理模式中,借鑒了軍隊的很多管理方式,典型的例子就是它的市場部大會,在深圳的體育館,萬人合唱革命歌曲、拉歌,這跟任正非的軍人出身有點關系。華為特別強調服從性,不講條件,不找借口。

      華為最初條件艱苦,就像腰里只兩個“手榴彈”,前方市場中有個“碉堡”,沖還是不沖?華為對于市場各級管理者的要求是,理解的人要執行,不理解的人也要執行。打仗的時候,是不能講民主的。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一直是華為市場部的座右銘,華為早期市場卓越的表現,跟它的超強執行力是分不開的。

      矩陣式管理也有其弊端。華為早期的管理能力非常薄弱,曾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比如,矩陣式管理有個非常明顯的弊端——管理層級過多。以華為市場體系為例,分為各產品行銷部、片聯、地區部、代表處等。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效率低,推諉扯皮,各級管理者不作為,這些問題在后期都慢慢地顯現出來。這也是企業矩陣式管理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華為是如何來破除這個魔咒的呢?

      流程型組織是為了克服矩陣式管理的弊端才出現的。流程型組織構建的一個依賴條件是,公司的執行力要夠強,而這恰恰是矩陣式管理的優勢,所以它們是互補的。這也是事業部制的公司構建流程型組織非常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流程型組織究竟強在哪里?

      其實,流程型組織的強大之處,就在于把公司粗放的管理逐步清晰化,管理能力細化到具體的項目當中。

      項目是企業存在的基礎,也是業務管理的最小單元。華為的研發部門的產品開發是一個個的項目,市場訂單也是一個個的項目,訂單的后端交付也是一個個的項目。

      對于生產銷售型的公司而言,項目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企業所有的活動、組織,應該直接或間接地為項目服務。項目對應的就是一個個具體的客戶,這就明確了企業要以客戶為中心來開展活動。

      用一個形象的術語來描述,華為過去的組織和運作機制是“推”的機制,現在華為要逐步轉換到“拉”的機制上去,或者是“推拉結合、以拉為主”的機制。

      推的時候,是中央權威的強大發動機在推。一些無用的流程、不出工的崗位,是看不清的。但是沿著項目拉動企業活動的時候,看到哪一根繩子不受力,就把它給剪去。連帶這根繩子上的部門、人員,一并剪去,組織效率就會有比較大的提升。

      在流程型組織的拉動下,矩陣式管理體系由原來的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發生了轉變。組織定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管理部門轉變成了資源部門。后方變成了系統支撐力量,負責及時有效地提供支撐與服務,以及分析與監控。

      矩陣式管理的層級過多,想要保持流程型組織的靈活性,支持公司全流程運營,就必須構建授權、行權、監管的分層授權體系,這是非常難的。沒有強大的公司管理平臺、數據支撐平臺、審計與監控體系,這個事情根本做不了,會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尷尬局面當中。

      現在能做到五級授權,是華為管理能力強的體現。

      本文精彩觀點來自于《規則》。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1-8-17 16:19:41)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