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節很寧靜,春運的人員大流動并沒有帶來預想中的疫情爆發。反而是在春節過后,3月份、4月份疫情開始全面反撲,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在這場抗疫戰爭中,兩個一線城市吸引了全中國人民的眼球,最近大量媒體都在對比深圳和上海疫情應對措施和效果。
不僅國家在抗疫,城市在抗疫,每家公司、每個部門也在抗疫。希望順利度過疫情,化危機為機遇,贏得業務增長,而決定這場戰役成敗的關鍵則是:
干部領導力:能否準確預測形勢,能否快速做出正確決斷,能否發動群眾做難事?
集成作戰能力:是否目標一致,利益一致?是否可以跨組織協同高效作戰?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發,當時很多企業都沒有應對策略,但兩家企業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案例1:一家100億級服裝企業
服裝行業的疫情爆發前后對比:原本預計春節熱銷,結果變成門店歇業。
行業內的大多數企業都束手無策,員工開始躺平。但有一家服裝企業,卻從員工開始,率先尋求破局之道。
這家服裝企業,有幾家門店員工不甘于躺平,開始嘗試自己做直播,通過直播帶貨,把產品銷售給居家隔離的消費者。
從幾家門店到一個區域,從一個區域到女裝事業部,從女裝事業部帶動整個服飾集團。不僅僅是一線門店,連后臺員工也全員營銷。只用了一周時間,直播的星星之火,擴散到了整個集團。
2020年上半年服裝行業同比下降25.6%,而這家企業卻逆勢增長,年度營收同比增長29%,凈利潤增長59%,股票市值增長113%。
案例2:一家100億級電動車企業
在疫情爆發后,很多企業員工都被迫居家辦公,擔心疫情擴散,營銷業務人員減少出差,大多選擇線上或遠程服務,希望能夠維持客戶、保持業務量。
這家電動車企業,從全國市場征調精干人員,快速組建了一個營銷拓展團隊,深入廣東市場。疫情下很多店鋪難以維續,出現關閉店浪潮,過去很難拿下的店鋪可以低成本獲取。短短半年時間在廣東新拓展門店上千家,而廣東正是其主要競爭對手的大本營。
2020年全年,這家企業營收同比增長61.8%,凈利潤同比增長89.6%,市值增長789%。
分析總結,以上標桿企業組織有兩個共同特點:
1、 快速決策,高效執行,指哪打哪
2、 全員營銷,集成作戰,全營一杠槍
危機之下,為什么員工會沖鋒陷陣而不是順勢躺平?為什么部門能夠集成作戰而不是各自為戰?因為這兩家企業都完成了頂層激勵機制的變革,都在2019年導入了“獲取分享激勵機制”。
相比于標桿企業,很多企業缺乏應對危機的能力,本質是組織活力不足以支撐,而背后關鍵根因就是沒有“利出一孔”,員工和組織目標不一致,利益不一致。
由此導致,這些企業不僅20年疫情應對緩慢,即使在22年疫情反撲時,仍然無力應對。
那么沒有做到“利出一孔”的企業有什么共同特征呢?簡單羅列如下:
1. 年初不愿接目標,年末完成不了目標
靠老板壓目標,部門PK目標,而不是主動挑戰高目標
推行高增長高激勵,卻沒有激活大多數員工,實際是低增長低獎金
員工只愿意當期多打糧食,而不愿意長期增加土地肥力,公司沒未來
2. 作戰過程中,部門各自為戰,員工單兵作戰
前中后臺獎金來源不一致,利益不一致,部門各自為戰
部門間獎金分配不均衡,貧富差距過大,阻礙組織協同
員工都是提成制或目標獎金制,只管自己目標不關心組織目標,員工單兵作戰
任何企業要活下去,本身就是在不斷地識別風險、不斷地處理危機、不斷地解決問題中一直前行,所謂危機,只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問題多一點而已。
現在的危機,是過去你的基因、你的文化、你的組織、你的人才結構、你的流程、你的業務策略等諸多因素共同埋下的種子。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危機就是機會,正好是做出改變的機會。
而此時,疫情反撲,正是對我們組織活力的壓力測試,也是我們調整激勵機制的最佳時機。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曾小軍,喬諾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