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物流費用猛漲,如何端到端降低綜合成本?

      當前形勢下,大部分企業共同面臨物流方面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尤其是出海企業的跨境業務:第一個是海運運費暴漲,一箱難求;第二個是需求波動大,不確定性增加。

      有一組數據,以40尺的柜子為例,現在從中國到北美,價格從平常的5000美金左右,去年一下漲到2萬美金,比原來暴漲了5倍,盡管如此,還是一箱難求。

      壹:集裝箱利用率

      受疫情影響,美國很多港口集裝箱滯留嚴重。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美國的集裝箱積壓達40%之多。

      有句古話叫: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現在是:疫情下的貨柜。

      極端情況下,企業采用什么辦法可以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呢?

      很多企業選擇躺平,而同樣的挑戰和境遇,那些優秀企業另有一套方法。

      家電行業最優裝箱率可達85%,通訊設備行業裝箱率目前最優可達78%。

      而現實中大部分的企業是達不到以上標準的。

      裝載率最優的標桿企業是如何提高裝載率的?

      首先,工藝人才。裝載率反應的是物流工藝的技術水準,要有具備這樣專業能力的工藝人員給企業的裝載率設計裝載方案。

      第二,模型工具。例如計價模型、裝車模擬等落地工具。

      第三,規則標準。基于計價模型,包括裝箱方案等工具,需要有一套標準化的規則和標準,來精準支撐企業集裝箱裝載率的測算。

      以上基礎要素之外,企業還需要做好協同。

      企業物流部門要從研發部門對產品的包裝設計,還有采購部門、制造部門等等的拉通協同。這些部門之間必須一起實施裝載的優化方案,共同努力提升整個裝載率。

      除了裝載率之外,包裝材料也大有可為。例如現在用的是木箱,是否可以采用紙箱、鋼架等等替代方案。

      因此,在暫時企業還沒有議價權的情況下,外部環境出現極端狀況是,集裝箱利用率的問題顯得至關重要,企業可以先從內部優化控制成本。

      貳:洞察意識

      現在海運價格這么高,企業又沒有很高的話語權,除了臨時詢價,是否還有別的辦法應對?

      舉例來說,蘋果公司每年有春、秋兩次發布會,分別在每年3月和9月。9月份的發布會通常會比較受期待,因為會發布最新款手機。

      有位非常聰明的物流經理,在香港機場獲取到了一個重要信息:

      蘋果公司大概率會在新機上市的前后一周之內,鎖定香港貨運機場的全部運能,以確保新品上市以后手機能夠及時交付。也就是說,如果其他企業想要在那個時候訂倉,就算是付空運費用直接翻倍都訂不到。

      這個物流經理回來之后,立刻做了以下事情:

      首先,緊急與本企業訂單和制造部聯系,提前完成在這段時間內主要訂單的交付,錯開運價高峰。

      第二,提前與長期的合作供應商溝通,確保在此期間所有的供應商能夠按照議價提供基本的貨運倉位,保障訂單交付。

      這兩個舉措,體現了在危機之下如何采取相應的措施,規避掉危機帶來的更大的損失和影響。

      從小故事里面可以看到,這位優秀的物流經理具備非常敏銳的嗅覺,也就是企業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洞察意識。

      洞察,在企業內部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尤其物流受到外界環境,包括大的政治環境、政治因素、自然災害等影響非常大。

      物流部門要有專做洞察的團隊或者專職人員。

      叁:發展“同路人”

      2010年,歐洲冰島火山爆發,受火山灰影響,4月15到19號短短的5天時間內,整個歐洲國家的航空公司共取消了超過7萬個航班。

      在當時基本全航線都沒有倉位的情況下,某跨國集團公司物流服務商推掉了其他客戶的貨物,專程包機為該公司保交付,甚至在沒有談判價格的情況下,就已經安排了第一時間空運到達。

      為什么服務商愿意這樣在危機的時刻伸出援手?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同路人”。

      該企業跟合作伙伴之間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把他們稱為“同路人”。這種關系不是簡單的利益關系,更重要的是跟他們之間的長期合作協議,并且堅守契約精神,相互之間互利共贏。

      這種情況下,雙方才能一起面對在合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共同成長、共同解決問題,也使得雙方在極端的危機環境下,能夠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努力克服。“火山灰事件”讓企業能夠看到在特殊時期誰才是真朋友。

      那么,大部分企業跟優秀企業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第一,集裝箱的裝載率不高。

      第二,缺乏市場洞察。洞察企業的對手、洞察企業的客戶、洞察整個市場大環境、洞察合作伙伴、洞察價格波動趨勢、洞察客戶的反饋意見等。

      第三,缺乏長期的穩定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實現聚量的基礎上,尋找有共同追求和價值觀的企業。

      肆:如何應對客戶需求波動

      無論是遇到外部的疫情、戰爭,客戶的緊急需求,還是內部由于協同問題產生的不確定因素等,這些都有可能對企業的物流成本產生巨大影響。

      諸多影響因素之下,企業到底如何應對才能掌控不確定性?
       
      首先,在極端的戰爭情況下,比如現在的俄烏戰爭。

      從企業的視角看,港口全部關閉,只能尋找周邊路線繞行,這意味著周邊的線路一定會發生擁堵。繞行以后,不僅運輸速率會平均延遲一周或兩周,費用成本也會增加很多。

      面對如此境況,企業除了被動面對,是否能夠主動采取策略措施來規避風險?

      首先在企業內部,要構建一整套物流風險應對機制,提前儲備備用的供應商和備選的項目,和備選供應商提前達成合作協議,可以讓企業在面對下一次風險的時候變被動為主動。

      外部大環境在變,變化更快的是企業的客戶。疫情期間,醫療企業相關產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有一家在廣東的醫療企業客戶經常給出需求量又大又緊急的訂單,而且時間要求非常緊,通常1~2天的時間就要完成配送。

      但是由于產品的生產工廠備貨不足,經常需要從其他的地區調貨。大量且緊急的調貨給物流部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導致倉庫經常爆倉,而且沒有足夠的運輸車輛。

      于是該企業不得不在緊急情況下出高價租用當地物流公司車輛,從而使這種跨區域的物流成本大幅度增加。

      這類情況反應了客戶需求變化對物流成本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緊急的需求導致物流部門沒有時間反應和應對,沒有時間找到合適的資源完成物流作業支撐交付。

      解決類似問題,有以下措施:

      第一,倉庫網絡合理布局。企業無論在中國區域,還是在國際范圍內,倉庫網要做合理布局,通過優化和整合使線路和資源配置更合理。

      第二,發貨模式選擇。例如,原來企業的貨物要從工廠發到區域大倉,然后再發給客戶,可以嘗試從企業工廠或原產地直接發送給客戶,在客戶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去企業工廠或倉庫自提等。

      第三,跟物流服務商之間的合作策略。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所有的物流業務是采用外包還是自營?外包是把運輸包出去,還是把倉儲包出去?哪一部分是成本與收益是最好最優的方案?這些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

      伍:業務訂單一個流

      某通訊公司產品需求增長非常迅速,過去很多貨物需要臨時存放在辦公室,基本滿足1~2周內交付。

      隨著市場的逐步擴展,在銷售量增加之后,銷售部門要求物流部門必須在兩周之內要找到500平的倉庫,以應對未來一個月的交付量。

      但是緊接著在三個月之后,貨量又暴增了兩倍,銷售部門又要求物流部門必須在兩周之內再增加2000平的倉庫,否則未來三個月之內沒有辦法應對交付。

      這樣的需求挑戰非常大,找遍了整個城市內的可用資源,都沒有能夠滿足倉庫需求,最后導致客戶不得已取消了 50%的訂單轉給競爭對手。

      在這樣的情境下,到底是誰在這里掉鏈子?是因為物流部門沒有找到倉庫,還是銷售部門?

      兩個部門之間如何能夠建立連接,如何能夠去攜起手來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所以在企業的訂單和物流業務流中,怎么樣能夠讓它保證是一個流,非常關鍵。

      陸:標桿企業如何在做

      首先,要有物流應急風險管理的機制。

      第二,建立銷售計劃跟物流的協同機制。

      第三,訂單統籌與物流的協同。

      是不是做好前面的協同跟應對,問題就能徹底解決了呢?No。為什么?

      一旦企業的場景發生變化之后,企業就要重新去審視前面所建立的機制,是不是能支撐新場景下的運作。

      舉個例子,企業現在是TO B的,未來可能要往TO C的方向發展。

      那么TO C 場景之下所有配套相應的管控機制、流程、系統,可能都要做大的調整。當然企業也有可能是TO C變TO B,甚至有可能原來交付范圍在某個區域,現在要擴展到全國,從國內要拓展到海外,這也是不同的場景變化。

      現在是單工廠交付,以后變成多工廠的布局,到海外設工廠,那么海外的工廠跟國內的工廠在管控機制上存在差別,這些都會引起原來整個機制的變化和優化。

      甚至有些企業可能想把企業的物流做到物流的企業,這就是更上一個層次,原來是服務于企業內部的物流,確保整個物流在內部的運作順暢高效,未來可能要變成能夠服務更多的企業,變成物流的企業。這種種場景的變化都要引起調整。

      最后,送給企業三句話:

      第一,洞察是基礎。

      第二,端到端的協同是關鍵,從前到后拉通整個端到端的信息、數據。

      第三,頂層設計是方向。保證整個框架能夠穩定,是整個物流業務能夠穩定發展的基礎。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王俞,喬諾供應鏈與采購專家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2-3-28 20:51:27)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