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制造型企業要實現精益生產,其必要的就是通過價值流管理使那些為服務和滿足顧客而進行的彼此銜接的工作活動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對產品價值創造過程進行共同分析的基礎上,集中致力于產品價值流管理的創造過程。
企業要消除浪費就必須弄明白生產過程中的兩個基本活動:增值和非增值活動。消除浪費就首先要能夠識別出這些浪費,進而才能夠定立計劃、采取措施進行改善。但在制造型企業現實管理中各部門站在自己部門的角度在改善,根本沒有弄清楚企業的核心瓶頸問題在哪,因此就導致改善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精益價值流分析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而來,它是精益生產、豐田生產模式的一種強力的可視化、全面的尋找浪費工具。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繪制企業當前價值流圖,幫助我們站在企業的層面,對信息流、實物流分析發現產品全價值鏈增值過程中潛在的、對客戶不增值的浪費活動,并制定策略,進行改進。
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說價值鏈是一個連續的整體,片面的追求某一個節點企業的優化不能帶來供應鏈整體的高效率,因此,在做價值流分析中,必須要把價值流中所有成員聯系在一起,共同分析產品由訂單到交付全過程的浪費現象。
因此,基于供應鏈的價值流研究是在整個制造過程上,從最終用戶(商品服務兩者的結合)的立場尋求整體最優,將供應鏈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沿產品價值流動的方向形成的一系列相互銜接的活動。
價值是由最終用戶來確定的,而價值也只有由具有特定價格、能在特定時間內滿足用戶需求的特定產品(商品/服務/兩者結合)來表達時才有意義。因此,在進行價值流分析的第一步是要明確價值,即顧客真正需要。
與單個企業價值流分析時相比,在整個經營生產管理過程的價值流分析的顧客,不僅僅是企業的直接顧客,它包含特定產品的最終顧客和企業的所有下游供應鏈成員。這些顧客可能是一個企業內部的,也可能是企業外部的,或兩者的結合。
如對于一個制造廠來說,潛在的顧客包括:這個公司的銷售部門、下游的零售商和最終的產品消費者。供應鏈上的價值流是一個連續的整體,片面的追求某一個節點企業的優化不能導致供應鏈整體的高效率,因此,在供應鏈價值定義中,應把價值流中所有成員聯系在一起,共同分析產品價值創造過程。
價值流是使一個特定產品(不論是一個商品、一項服務,或兩者的結合)通過任何一項商務活動的三項關鍵性管理任務時所必須的一組特定活動,這三項活動是:在從概念設想,通過細節設計與工程,到投產的全過程中解決問題的任務;在從接訂單到制定詳細進度到送貨的全過程中的信息管理任務;在從原材料制成最終產品,送到用戶手中的物質轉化任務。
明確了顧客需求后,要專注于具體的產品(服務/兩者的結合),跟蹤它的開始到結束,并且打破傳統的按照職能分工的界限,去掉具體產品(服務/兩者的結合)連續流動的障礙,重新考慮具體的工作方法和工具來消除所有各式各樣的倒流、廢品和障礙,使產品的價值增值在供應鏈上得以連續進行。
在整個經營生產管理過程的價值流分析及改善首先要得到供應鏈上各個成員企業的管理者的支持。成立價值流領導小組,共同確定每個產品族的價值,分清每個企業各自在價值流中所處的各個環節,明確責任。
其次是進行繪制原供應鏈上的產品、信息、資金流,這一步中可以運用到供應鏈過程圖和實體結構圖。供應鏈過程圖包括了供應鏈上每一個成員(原材料供應商、核心制造商、銷售商)的所有項目,這些項目包括:進貨儲存時間、加工時間、完工后的儲存時間、生產速率、廢品率、運輸路程、運輸方式、人員數等等。
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到產品的整個流動過程、總的運輸路程、花費的總時間,價值流領導小組可以領導、組織各個價值流團隊共同分析出哪些是不必要的可以消滅的浪費,哪些是可以通過改變現狀減少的浪費。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明確當前供應鏈價值流的瓶頸部分。這一步則是針對此瓶頸,按照精益價值流的思想制定相應的改善計劃。在整個經營生產管理過程的價值流分析是需要持續不斷地探究沿著價值流的每一項活動,價值流小組要領導各個價值流團隊定期回答,不斷地提出一項具體活動是否真正為顧客創造了價值的疑問,并給出解決的辦法。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開展價值流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作者:陳曉亮,國著名簡便自動化LCIA實戰專家。歡迎致電13718601312聯系預約陳曉亮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