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的中心任務是生產,圍繞生產提高現場5S管理水平是車間管理的基本方向。而車間應在精益生產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建立健全統一的、強有力的生產組織機構,推動落實車間現場管理工作,從而取得最優的經濟效益。
生產現場管理的基礎是人,生產員工貫穿于整個生產的所有環節,做好了人的管理,現場管理也就做好了一大半,產品質量才能得到堅實的保證。要想做好現場管理首先得做好以下工作。
再好的設備也不能完全保證每次都能生產出100%合格的產品,所以在生產現場,生產主管必須將各個生產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然后條理分明的將責任“劃撥”到各個崗位。
但應盡量減少懲罰的次數和罰款額度,車間員工掙的都是體力錢、辛苦錢,本著互相理解的態度,從輕處理能讓員工心存感激,更利于以后工作的開展。但對于那些重復出現的問題,就必須下重拳,這個時候不能過于手軟。
生產現場的成本管理就是四個字:減少浪費。所以,改善現場最重要的是降低浪費現象,F場浪費怎么減少?很簡單,我們只要去看哪些地方浪費了,去堵住就可以了。在企業生產管理的現場,最常見的現象是珍惜看得見的錢,卻忽視變成物的錢。因此我們的成本也是我們自己的觀念,降低成本唯有從改變自身及其員工觀念開始做起。
員工不是機器設備,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人,有其自身的思想和認識,所謂的“少管”,就是以簡單有效為宗旨,運用規范的制度進行適度的行為約束,不能過分地運用“管理”的辦法來管死員工,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少管”并不等于“不管”,對車間的管理,應該更多地體現在“理”字上,所謂的“多理”就是要理順車間內部各崗位之間的關系,實現車間內部各崗位之間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動,唯有如此,生產效率才能發揮到最佳水平。
車間一線生產員工是負責產品質量的“第一把手”,多從員工的角度看待出現的各種問題,尋找合理的途徑或方法進行解決,才能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同時,被實踐認可的行為要不斷重復、不斷提醒,當重復的行為變成習慣,管理者和員工就會自覺按照這樣的思維去做,生產管理也就順利多了。
另外,發現問題,要及時理順崗位之間有異議的地方,誰的責任誰承擔,處理的結果必須公正、透明,讓所有員工都能夠清楚的看到和感受到“質量問題面前人人平等”,營造一個公平、合理的生產現場管理氛圍,如此,員工都會自覺的減少操作過失,實現產品質量的穩步提高。
“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顧客”,其意思就是闡述了生產現場上下工序之間銜接的重要性。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不同,與之對應的崗位職責也就不盡相同。生產主管的主要作用就是減少不同崗位之間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縫隙的數量,能夠及時的發現這些縫隙并解決。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現場多監督、勤巡查,現場巡查切勿走直線,只有“之”字形地走,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主管首要的責任就是去消除生產異常,保證正常生產減少時間和能耗的浪費,而不是一味指責、更不是斥責。
其次,做為主管不要單一的強調巡查的次數,而是在現場巡查中的眼睛要不斷的轉、不斷的發現異常,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對策、消除異常保證全部的員工都能正常工作,這樣,無縫銜接才真正做到了實處。
生產主管現場的指示錯誤或指示不當是重大的管理缺陷。因此,在車間每天的早班會中,針對出現的問題,主管一定要對每一道工序都布置清楚。生產主管不是實際的操作者,許多時候主觀臆斷的方法不可取,反而會使問題的解決更加復雜和麻煩。
因此,及時的進行現場溝通,多聽取現場操作人員的意見,尊重他們提出的建議,讓員工自覺自愿的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對員工來說,主管就是一個標桿,生產主管無論是在現場巡查的時候還是在實地解決問題的時候,千萬都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行為,從舉手投足之間讓你的員工接受你,并從內心里覺得你在關注他的工作。也只有帶著一顆細致的心到現場,主管們才能清楚的發現問題。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開展現場5S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作者:陳曉亮老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