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自主,這是我們很多時候會從嘴巴里放出去的話。
那么,什么人會不由自主呢?那就是不能給自己做主人的、活法里沒有“主線”的人,就會不由自主。
不由自主的人,往往有兩種表現:
1、會“聞”聲而動,被別人的話語隨意遷移。貌似廣納賢言,實則不然。所以,這里我們一定要特別區分好,不由自主和隨機應變,這兩個詞的涵義那是天壤之別的,這里不做解讀。
2、自己面對事情做選擇的時候,要么果斷、要么武斷,實則武斷偏多。
那么,作為一個管理者,不由自主對自己或組織有什么“傷害”呢?
1、比如讀書會吧,有的同學快成了“請假常委”三天兩頭的以“不可抗”原因請假。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請假本身并沒有錯,而是要去“觀察”促使我們請假的模式,這才是重點!殊不知,這樣的模式不由自主的“操縱”我們好多年!而正是這樣的模式造就了我們的諸多被動局面。
這時候,有的同學會說了,我也不愿請假,沒辦法,那個事、那個會重要啊!是的,我們總是在面對兩件或三件事時,選擇最重要的那件。殊不知,我們會錯失很多。我們往往會把看到的關系當做關系的全部、我們往往把拿到手的錢當做全部的錢。實則不然的。
2、再說說對組織。我們要首先明白自己是個管理者,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份,才有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勢出現。一個小兵的言語也許沒有“動”力,但我們作為一個管理者就不一樣了。那么這樣的“動”有什么不好嗎?
一是讓好多事情因變化多端,而最終呈現失去信任。
二是因為“變動”讓組織中的關鍵人缺失安全感,讓好人感到心很累。
三是讓很多事情不能精深的做好。
四是無意中培育了組織的浮躁風,大家就會隨聲附和,沒人對事情負真正的責任。
五是讓組織中的隊伍建設時起時伏,甚至淪為口號。
那么,我們如何規避或關閉不由自主呢?有幾點,我們可以來參考。
1、守住初心。
我們個人也好,組織也好往往是干著干著就忘了初心了。一旦忘了初心,就會要么迷茫、要么停滯,要么煩躁不安,這個時候最容易被人輕松“洗腦”,是根草就當成寶。所以,我們也要時不時的“回頭看”,看看我們有否偏離了初心、偏了多少。如果我們不回頭看,就會南轅北轍,甚至自己都開始懷疑人生。
2、做較長時間段的規劃。
一方面“回頭看”,同時還要做較長時間段的規劃。沒有規劃,就沒有標準和引領。這里特別要講做規劃,一定要做清晰的規劃。比如,我們做醫院或是市場的運營管理,就要清晰結果是怎樣一步步“加減乘除”來的,越清晰越可落地生根。規劃一旦成了果,就會讓我們的不由自主被不斷的減弱,最終成就一個吐個唾沫就是釘的人。
3、整合組織的力量。人的行為一旦沒有敬畏心,就會不由自主。對個人而言,我們可以自己找一個關系好的、魏征式的人來督促自己,這樣一旦被督促的成了習慣,那么這個人的不由自主的習性模式也就被“拋棄”了。組織的力量可以“內生”一個第三方,讓第三方來“制約”我們不由自主的特點,最終成就組織的嚴謹性、有序性,以保障組織發展的高質量。
一句話收尾:不由自主,是病,得治。
本文作者:王伯元老師,如需邀請王伯元老師授課,請致電13718601312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