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把資源分配給機會,而不是問題

      當年IBM把個人計算機業務分拆出來賣給了聯想,這家世界最大的計算機公司,轉型為不生產個人電腦的企業;

      通用電氣公司從制造型企業轉型為服務型企業,現在又準備回歸制造業

      而許多曾經的行業霸主,如摩托羅拉、諾基亞、柯達等等都已經成為了時代的過去式。

      不難發現,企業當前的經營業績是由過去的業務決策所帶來的,而未來的經營業績取決于現在的業務決策。

      企業如果不能根據當前的外部環境變化,做出及時有效的決策,把握住危中的機會,明天就會成為“溫水中的青蛙”。

      管理者只有將資源分配給機會,而不是問題,才能創造出成果,擁有明天。

      管理要聚焦機會,而不是問題

      一、駕馭機會的前提是,必須學會駕馭動態的組織。

      春節時,有家企業請我去給他們公司內訓,這家企業每年的目標都是沖刺100億,可結果卻是年年都在原地踏步。

      為什么呢?

      這家企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求穩。人不行,不敢拿下;想動組織,又怕亂。

      然而,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只有把變革、變化當成一種常態性化的事情來做,才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組織要經常折騰,不折騰的話,當突發情況來臨時,再去折騰,就像汽車冷啟動一樣,費時費力還傷害發動機。

      如果企業已經適應了常態化的變革,那當再遭遇到大的危機時,就會類似汽車的熱啟動,很快就適應了,只不過是壓力增大了一點,不至于直接熄火,報廢整個發動機。

      華為幾十年都是這么發展過來的,即使再來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華為還是這樣去做事情,只是變化程度更大了一點而已。

      二、真正重視管理,要有常態化的管理預算

      華為每年的管理預算,約為總預算的1.38%。好多企業都沒有相應的管理預算,做一場培訓甚至都是臨時申請的。

      平時都沒有管理的相關動作,怎么能說自己重視管理呢?

      三、企業里為什么會出現“偽高管”?

      說到培養管理能力,很多人就認為是做幾場培訓。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培訓能產生商業領袖。

      領袖都是在具體的業務中,總結規律、形成有效的管理舉措,實踐干出來的。

      企業里如果沒有常態化的管理實踐,怎么可能產生真正的高管呢?產生的都是偽高管。

      所以企業要反思,我們的管理環境是否具備長出真高管的要素?

      四、要從業務到管理,不要從管理到業務。

      很多企業的管控措施一大堆,仿佛把人五花大綁著。這樣的環境下,大家怎么可能做好業務?

      后臺部門能否變換一下心態,以服務的心態去支撐前線作戰?像華為經常說的,讓一線呼喚炮火,后方提供資源。

      因為只有前臺組織有需求,中臺和后臺的組織才有存在的必要。

      大部分企業,在設計組織架構的時候,總部的組織很清晰,中后臺組織也很清晰,然而就是看不到前線的組織。

      在組織結構圖中,沒有打仗的組織,中后臺也不關心前線的將士們有什么樣的困難和問題。

      這樣,后方的支持是不可能到位的,那些前線的戰士們很無助,仗怎么可能打得贏。

      因此我們要努力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習慣由外往內看問題,而不是由內往外看問題。

      因為當我們總是由內往外看問題時,往往都會覺得麻煩問題一大堆;若習慣由外向內看問題,則會發現其實我們的機會更多。

      ·習慣用動態思維,而不是靜態思維看問題。

      當我們用動態發展的思維去看問題時,往往會意識到問題突然不再是問題了,而是促進更好發展的機會。

      創造機會的四個好方法

      一、經常與客戶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修地鐵時,泥土和垃圾的處理成本會非常的高。

      在深圳時,我就碰到了一家企業,針對泥土和垃圾處理,研發出了自己獨特的泥水分離系統,很快就把現場的成本降下來了許多。

      使用這套系統后,他們根本都不用把這些泥土拉走,也不用去填埋了。這套解決方案就是和客戶一起在現場創造出來的。

      二、越是困難時期,越要做厚客戶界面

      1.創造機會離不開與客戶的深度對話。

      人類很多深邃的思想,其實都是對話出來的,如匯集柏拉圖思想的《對話錄》,匯集孔子思想的《論語》等,創造機會的過程一樣需要深度對話。

      評價營銷人員的標志之一,就是看他是否具備點燃客戶、與客戶開展一場有來有往的對話能力。

      為客戶“器官配型”,是一個與客戶打成一片,進行交流、診斷、探索、提議、行動、確認……的復雜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準確把脈客戶的壓力與挑戰,向客戶提出有獨特價值的解決方案。

      顯然,這是一個“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活兒,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客戶“泡”在一起,才能“發酵”出深層解決方案和“泡”出機會來。

      企業機會不夠,往往是因為“泡”在客戶那里的時間不夠,時間在哪里,一個人的成功就在哪里,人如此,企業亦如是。

      縱觀企業現狀,一些企業從事“器官移植”的人都少,更甭提在“器官選型”上的資源投入了。

      企業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泡”在內部,天天有開不完的會,解決不完的問題,如果解決問題還不能帶來客戶選擇,豈不又是增加了運營成本?

      企業看似很忙,其實不過是一種虛假繁榮罷了。

      建議一些企業出臺相關政策,將客戶界面做厚,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公司的流量入口。

      2.機會是用時間“泡”出來的。

      不是說誰與客戶“泡”在一起,都能創造機會,必須是那些對客戶業務有深入理解的人。

      他們需要把時間“泡”在客戶端,對客戶需求進行精準“測繪”,才不至于要么簡單地跟隨客戶的需求,或者簡單地跟隨內部現有的能力來做事。

      這么做看似企業在客戶端“浪費”了時間和資源,但由于“測繪”準確和事先管理好了客戶期望,讓企業各環節大大提高了命中率和工作效率,減少了很多冗余工作量,這其實是一種最低成本的運作方式。

      同時,這種前端控制的運作方式,在投標之前就為企業構筑了價值壁壘和競爭優勢,有利于企業將機會變現。

      三、開放“創面”,是成長的最短路徑

      很多企業害怕客戶知道自己產品的問題,然后會一直捂著,結果把“傷口”都“捂爛”了。

      產品升級最好的方式和最短路徑,就是放開我們的“傷口”,讓客戶來挑剔,讓客戶來幫我們找毛病。

      2003年,英國電信到華為認證。當時認證的結果是,華為除了廠房設施方面不錯以外,其他的全部都不及格。

      這種情況下,華為是怎么做的呢?

      華為立即成立了一個公司級的項目組,花一年時間從各個方面全面提升。

      到了2004年,再把英國電信請來給華為認證時,華為的提升速度讓客戶大吃一驚,后來華為成了英國電信21世紀的戰略設備供應商

      英國電信認證華為,從另一個側面看,更像是為華為撕開了一個“傷口”。沒有英國電信認證,華為壓根兒就沒有意識到,自己離國際一流運營商的要求還有如此大的差距。

      可見開放的文化,對一個企業有多么重要。

      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要從“我”之外的一切出發,這樣才能防止“執我為實”,找到自身的問題并加以改進。

      華為的開放文化,體現為華為在客戶面前,并沒有捂著撕開的傷口不讓透氣,而是開放創面,讓創面自然結痂、愈合,再結痂、再愈合。

      這個過程,本質上是華為能力再造、知識結晶的過程。

      客戶撕開傷口,才能讓企業看到自身問題(問題是頓悟的開始)。企業要在規定的時間窗口內,將能力迭代到一個新的層次,這是一個探索未知的旅程。

      在這個旅程中,如果有人不斷地提醒我們哪兒有問題,其實就是在給我們的學習提供導航。在這個過程中,客戶的心智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輸入。

      既然是這么好的一個導航,那為什么一些企業不愿意開放”創面”、接受客戶的挑剔,不愿意“安裝”這個導航呢?

      主要原因是價值觀假設使然。

      人性是趨利避害的,在一些人眼里,問題等于有了不好的影響,于是會本能地做出自然反應消除影響。

      如果我們問一些企業,客戶投訴是好事還是壞事?

      得到的絕大多數回答是,客戶投訴是壞事。但數據統計表明,相比未投訴的客戶,投訴的客戶復購率會上升約10%。

      客戶會投訴說明在乎我們,即使投訴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客戶至少釋放了情緒;

      如果投訴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客戶重復購買的比例會上升約40%,從客戶不滿意轉變為客戶忠誠。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跟著感覺走,正確的價值觀假設應是問題等于機會。

      企業應建立鼓勵客戶投訴的機制,而不是排斥客戶投訴,通過開放的客戶問題管理,可以盡可能的把"客戶"變成"忠誠的客戶"。

      有一家企業,每年都會例行調查客戶滿意度。他們發現,有一個曾經的大客戶,每次給的滿意度分數都很高,也不反饋任何問題,但就是沒有后續訂單。

      這家企業忍不住私下去打聽,才知道客戶與競爭對手在合作,滿意度調查他們給高分的目的,居然是不想讓這家企業去打擾他們。

      這件事對這家企業觸動很大,他們深切認識到,客戶滿意不等于客戶忠誠,客戶不滿意也不等于客戶不忠誠。

      關鍵在于企業要發自內心,真正在乎客戶的聲音,用心解決客戶的問題。

      企業如果不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假設,代價會越來越大。

      一些企業花費在質量管理上的成本很高,質量管理隊伍非常龐大,但問題還是層出不窮。其中縱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各部門形成了關起門來悄悄解決問題的文化。

      彼此捂著自己的創面,導致創面越捂越爛,加上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捂著的問題越來越多,常常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企業不得不通過增加質量管理人員的方式來控制問題,但在出現問題的層面,永遠找不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什么是質量?質量等于滿足客戶要求,卻不主動接受客戶的挑剔,不讓客戶撕開創口,不建立反饋回路,那企業怎么知道自己的產品是不是真的滿足了客戶要求?

      一些企業寧愿花重金養那么龐大的質量管理團隊,也不愿接受客戶作為企業免費的質量工程師,真是咄咄怪事。

      企業自己的質量管理人員畢竟只是客戶代表,客戶直接傳回的要求,理論上比質量管理人員傳回的要求更加精準、真實、可信,圍繞客戶的要求去努力,鏈條最短,效率更高。

      總體而言,客戶反饋問題的出發點是為了合作,產品如果出了問題,客戶一般會給企業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企業只要積極改正了錯誤,客戶滿意度往往會更高。

      因為客戶不僅從中看到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還看到企業對待客戶的用心態度,因而客戶對企業的認知會更加豐滿。

      但如果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客戶很難再原諒企業,企業應充分抓住客戶包容自己的機會,快速解決問題,改善質量。

      英國電信認證就是非常應景的例子,英國電信參與進來,他們發現了華為的諸多問題,在后來的接觸中,他們見證了華為在這些方面的長足進步,最后,英國電信選擇了華為。

      四、目標一定要有過程管理。

      之前幫一家客戶做咨詢,他們每次業務目標的偏差都很大,僅百分之二三十的完成率,但過程無人管理。等到年底算賬時,就會差得更遠了。

      目標一定要有過程管理。

      首先,我們的市場空間有多大?比如說有300個億。

      然后,在300個億里面,在這空間中,我們的機會點、線索有哪些?我們要找出來,比如說有200個億。

      最后,我們年底要達成什么樣的經營目標?比如說100個億。

      我們一定要形成這樣的漏斗。

      我發現好多企業光盯著經營目標,而不盯著線索,更不去盯著市場。如果只盯著100個億的經營目標,且沒有過程管理,最后不就只能完成50個億了嗎?

      只有盯著機會200個億,才有可能完成100個億目標,我們必須形成這樣的管理方式。因為目標是靠一個個機會,一個個線索去實現的。

      最后的話:

      在企業發展中,只有把資源分配給了“機會”,才能創造出成果,這是企業在“做正確的事”;

      如果把資源分配給問題,解決問題的本質只是在進行效率改善,這是為了“正確地做事”。

      而從企業經營的邏輯來看,企業首先需要的是效果,然后才是效率。因為沒有效果的效率是無意義的,沒有效率的效果是不成熟的。

      所以我們始終都要堅持“把資源分配給機會,而不是問題。”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胡賽雄  喬諾組織活力首席專家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2-7-8 10:11:48)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