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首《打工人之歌》風靡全國,歌詞中提及“累就對了打工人,舒服是留給有錢人”道出了廣大公司職員的心聲,錢少、事多、離家遠,是當代打工人對于工作的普遍詬病,
然而有錢的企業家,也并未比打工人更加“舒服”,招人難、留人難、管人難三大難題時時縈繞,無法打造一支精干的團隊,新年的績效又該從何談起?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壯大,中國企業的勞工問題,也引起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群體的關注:
2019年,由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參與制片、奈飛公司出品的《美國工廠》,圍繞著中國首善、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俄亥俄州建廠展開,整個電影以客觀的視角,還原了中國本土企業家與西方工人以及工人背后的工會之間的沖突,
在受訪的“美國打工人”看來,中國的企業管理制度過于苛刻,是反人性的,但是玻璃廠的構建,卻也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美國當地的經濟問題和就業問題,讓很多當地人在當地通用汽車廠倒閉后的蕭條期得以存活;
影片最后,在佛堂祈福的曹德旺聽聞美國的玻璃廠終于有了很好的受益,先是很開心,隨即陷入深思,不知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是善還是惡... ...
所以,即便是久經商場的玻璃大王,也在解決人員效益的問題上感到過迷惘,事實上,大大小小的勞工問題,歸根到底,是企業的管理能力、組織競爭力無法匹配現有的業務發展。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我們逐步擺脫了新冠疫情帶來的重重阻力,重拾信心與能量邁向2021,企業的增長目標,少不了一支精良的作戰部隊去實現,組織活力的良性構建,是企業健康走向新增長之路的重要保障,也是當代本土企業家難以繞開的課題。
幸運的是,我們在眾多的勞工糾紛事件當中,找到了一股清流:
有這樣一家企業,同樣是大廠之一,旗下的員工將近20萬人,在近年來,它同樣頻頻登上熱搜,常常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并且它在業內,也一度以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聞名... ...
然而,這家企業鮮少爆出內部糾紛問題,反而從這家公司出來的員工,常常在媒體上夸講老東家,2020年,更是以百萬年薪錄取應屆生的新聞引來了全體打工人羨慕的目光,它,就是華為。
▲ 知乎問題“在華為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答主【凡人一個】描述了在華為20年的經歷,獲得了1萬高票點贊,在答主看來,工作雖辛苦,但始終相信“一個人的發展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你依靠的那個平臺更重要”。
▲ 華為“天才計劃”以百萬年薪錄用全球頂尖學生,在企業招工難,員工求職難的2020年成為了一股少有的正能量。
所以,在大環境相同的情況下,為何華為的組織管理和其他的公司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局面?
原華為藍血十杰、《華為增長法》作者,胡賽雄老師曾論及自己對于企業組織管理的見解:
一個人要成功,知識和技術都是手段,關鍵是必須要有文化,否則在他手里的知識和技術,反而會形成一種破壞力;
做人如此,經營企業也一樣,優秀的企業管理制度,能導向全體員工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都基于共同的思想文化、價值觀,當所有人都能秉承“利他”的精神,通過為別人創造價值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時,整個組織的管理成本將大幅降低,活力得以激發,最終的結果就是企業走向高速增長。
胡老師看來,華為集團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打工人”,并且鍛造一支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鐵軍,就在于決策人設計企業管理制度的時候,做出了基于“人性”的考量:
“大家可能想不到,早年蘋果手機風靡全球的時候,華為并沒有要求員工必須用華為手機,事實上,華為對于利益、人性、效率三者之間的關系,想得非常通透”;
“很多企業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都在抑制員工的欲望,他們不懂,人性的渴望越大,員工與公司的交換也就越多,放大員工的欲望,其實就是放大公司的成長空間”。
其實,我們很多企業不缺乏好的愿景、使命、價值觀等等,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一樣東西,對組織管理的基本假設的思考,他們的思考對嗎?基本假設對嗎?如果這個基本假設錯了,那么企業其他的內容肯定也會跟著錯,
組織管理的基本假設包含了以下四項因素,這四項要素值得所有本土的企業家深度思考:
企業到底是追求商業成功,還是追求員工幸福?
一些企業把追求員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這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企業歸根到底,是一個商業組織,而商業組織的特點,就是要實現商業上的成功,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那么給客戶的承諾、員工的承諾都無從兌現,而一旦員工的經濟回報出現問題,員工的幸福、以至員工家庭的幸福,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商業成功是員工幸福、以及員工家庭幸福的前提和保障。
所以,一家企業,首先要追求商業上的成功,并且帶領全體員工去共同追求商業成功,商業成功的取得,一定是全體員工艱苦卓絕的努力換來的。
華為是典型的三高,高目標、高壓力,高回報,很多人羨慕華為員工的高收入高回報,但是往往沒注意到的是華為員工的艱苦奮斗的精神,他的付出,以及他們所做出的犧牲,包括華為員工的家庭所作出的犧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所有幸福的取得一定是奮斗換來的。
企業到底是倡導家文化?還是現代企業管理?
家文化,在企業的初創期,應該是一個非常應景的選項。因為初創的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
職業經理人一般不輕易加入初創企業,所以這個時候倡導家文化,并且,他的組織成員多半來源于企業家的朋友、親戚、同學等等,彼此不分你我,共同構建一個以血緣和關系為紐帶的組織協作關系,這種關系,可與助力初創企業快速的走出困境,以及實現初創企業的團隊的穩定。
但是這種以共情為主,共利為輔的企業文化,不適合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企業做到一定規模之后,一定要創造現代企業管理,構建以目標和責權為特征的為主線的作為一個管理體系。
大家以共利為主,以共情為主,在有利于傳遞企業的經營的壓力。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還是以家文化來管理企業,壓力傳遞就會出現困難。
切實倡導“人性化”管理?還是基于“人性”的管理?
“人性化”管理,和基于“人性”的管理,兩者區別在哪?所謂“人性化”管理,指的是構建一個相對寬松、相對自由的組織環境。大家都知道,這樣的組織環境是不利于傳遞組織的壓力,不利于創造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
所以我們一定要選擇基于“人性”的管理,而不是“人性化”管理,基于“人性”的管理,要根據人性的特點來設計企業的機制和制度,要讓機制和制度變得有效。
華為就是典型的基于“人性”的管理,比如針對一把手和副職的關系,華為就有一條規定:
一把手沒干好,副職不允許接班。為什么要出臺這樣一個制度呢?因為一把手如果沒干好,副職他心里就會想,正好是自己升遷的一個機會到來了,他就想方設法把一把手干掉,這樣就不利于正副職之間的合作,力不出一孔。所以華為出臺這個制度,其實就是要規避人性的弱點,要弘揚人性的光輝。
企業到底是追求公平?還是追求效率?
任何一種公平,都是建立在制度上的,只有制度上的問題,在現實生活當中,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們要的是制度公平。那么對于企業來說,與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什么是公平、如何解決公平的問題上,還不如追求企業的效率。
一個企業有效率,大家都有機會做加法,但是如果我們停下腳步來追求公平公正,那就有人做加法,有人做減法,而且大家對于公平的標準看法也不一致,它就會增加內耗。
所以企業應該把管理的焦點放在追求效率上,而不是放在追求公平上面。
結語:
輿論和媒體習慣于將“打工人”和“老板”作二元的對立,有時甚至發展到“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局面,然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會因為二者的矛盾而選擇停滯不前,
企業想要獲得健康而持續地增長,真正地為員工、客戶送去福祉,就需要通過科學化的組織管理理念,弄清組織活力的基本假設問題,將老板和員工的對立關系,轉化為“上下同心,力出一孔”的紐帶,真正打通人性、效率、利益三者的關系,構建良性的企業組織競爭力。
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在2021年實現激發組織活力?如何提高業績?《2021開年論壇:翻倍增長戰略X組織活力激發》,雙藍血十杰,雅迪、寧德時代、TCL、太平鳥、雙胞胎等企業增長戰略和組織活力變革操盤手,帶你揭秘頭部企業逆勢高增長的管理機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