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漢捷咨詢
案例:我們公司來了個新員工,看過代碼后,就說我們寫的程序全都是垃圾。老板還專門開會訓了我們一頓,請這位新員工整改系統。結果這位大哥對著程序一通操作,接連出了十幾個BUG,根本改不完。人家看完不成,甩甩手就走了。我們還得忙著加班。從此以后,我們公司有了一個潛規則:但凡新人入職,都會警告他:不要亂改系統!只要能跑,就是好程序。
上述這家公司如果不加以徹底整改,任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代碼將越來越難以維護。而且,隨著有經驗工程師的不斷離去,代碼最終將被重構或者拋棄。這意味著,企業勢必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曾幾何時,低質量的代碼、不完整的技術文檔、技術問題的重蹈覆轍,導致研發智力資產無法有效繼承,讓后續接手的研發工程師叫苦不迭。企業高效率、高質量的開展研發工作,離不開持續的技術積累和研發人員的業務傳承。
技術積累包括企業對產業和技術的理解與儲備、技術平臺的建立與運用。企業技術水平能夠支持產品戰略,會提升產品實現的質量和效率,讓市場成功顯得“輕而易舉”;反之,將阻礙產品戰略的落實,令企業錯失市場機遇。
那么,如何開展技術積累?漢捷咨詢顧問首先介紹幾種典型的技術積累方式。
一、建立產品的技術與設計規范
對于研發和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的技術規范,可以由技術領域專家進行整理,將以往優秀的設計要素和犯過的錯誤通過規范形式進行條理化,以供大家使用;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設計水平,避免重復栽跟頭。
二、維護技術文檔模板與評審要素
技術文檔和評審要素是技術積累傳承的重要載體,為了保證其高質量,需要企業技術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專家更新和優化。
優秀的技術文檔模板至少需要達到結構、表述清晰明了;能夠體現技術要素和經驗教訓;能夠輔助整理設計思路等要求。
例如,某公司在定義產品需求時,發現除了產品的功能和性能等之外,產品的兼容性、易用性、可擴展性等專項需求也需要同步考慮,否則無法達到客戶期望,使得產品喪失競爭力。因此,該公司全面梳理了產品的專項需求,并且在需求規格書中得到了體現,從而避免了需求定義過程中考慮不周到的問題。
三、增強產品開發流程與研發管理機制
某公司發現,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技術評審執行不到位,造成了嚴重的質量問題。于是,其在開發過程中明確定義了若干重要的技術評審點及其評審要素;強化了評審材料準備、預審、評審問題跟蹤解決等環節。通過技術評審,早期發現了很多重要的質量隱患,最終的產品交付質量獲得了明顯提升。
某公司產品在量產中發現產品的可制造性不佳,生產效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在產品開發早期沒有考慮可制造性方面需求,工藝人員甚至沒有參與產品需求定義。于是,該公司全面梳理了可制造性、可服務性、可測試性等內部需求。在產品開發初期、需求定義階段,制造、服務、測試等領域人員就參與研發,進行內部需求的定義。這樣就從根本上保證了產品制造、交付和服務的順利進行。
產品研發工作需要跨部門合作,因此在優化產品研發流程和管理機制時,一方面需要考慮以往的經驗教訓,一方面需要關注研發領域之外關鍵性活動的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讓產品研發流程逐步成為優秀實踐的集合。同時,也需要注意不能片面追求完整性和規范性,導致過程定義繁瑣而喪失可操作性。
四、留存寶貴的經驗案例
產品研發是充滿創意性的工作,因此要達到“在研發過程中不犯錯誤”是不切實際的。我們關注的是避免問題的重復出現,力求從問題中舉一反三,獲得經驗。漢捷咨詢認為撰寫經驗案例庫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五、建設產品平臺與CBB
技術積累還體現在企業的研發工作是否基于成熟而穩健的產品平臺。產品平臺可以使系列產品實現最大程度的共享,提高產品的研發效率和交付質量,同時也降低了對研發團隊的技能要求。
某工業電源制造公司,根據其產品的技術特征劃分了若干典型的產品系列,組建專門團隊負責產品平臺的建設與推廣;產品開發團隊則是在平臺基礎上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去構建產品。
通過兩年多的努力,該公司70%以上的產品系列遷移到平臺上來開發。從統計數據看,基于平臺的定制開發項目周期縮短至原來的1/3左右,交付質量與原來相比也并不遜色。
六、人員傳承
Insider 日前宣稱獲得了一份谷歌員工之間共享的電子表格,數據表明 2022 年谷歌員工的總年薪平均為 27.98 萬美元。而在所有職位列表中,軟件工程師的薪酬最高,去年的基本工資為 71.8 萬美元。谷歌工程師的高薪水令人羨慕。
通過技術積累,是否能讓不同的人“做好相同的事情”?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否則谷歌也不會在研發工程師上面做這樣大量的投入。
研發人員素質對于技術積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為這個告知職責選擇到“對”的人,培養出勝任工作要求的工程師。
后者,就是要做好研發工作的“傳幫帶”:讓新進入公司的研發人員盡快熟悉以往產品的設計思路;掌握其中的一些關鍵性“竅門”。當然,這有賴于研發管理者制定相關的培養計劃,并且付諸實踐。
以上是漢捷咨詢列舉的典型技術積累方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幾種技術積累方式,在統一部署下根據優先級開展工作,并持續推動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