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企業體量很小,怎么跟行業龍頭企業合作?
第一,這是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一種認知的誤區。每個企業生存在這個社會上,都有它的獨特價值。
即使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公司,也還是有采購額的。在相應的采購額下,首先要找到門當戶對的資源,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尋找一些比我們強的產業鏈資源,來引領我們往前跑。
第二,在某個領域,有了讓自己有力量的“量”,我們就可以跟門當戶對的供應商進行博弈,也可以吸引比我們強的供應商來跟我們合作。
在市場端,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實現產品多樣化,提升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在內部,要建立研發的技術平臺,在平臺上拉通不同的產品,建立路標庫、優選庫并不斷復用來實現聚量。
第三,要在內外達成共識。
與強勢的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首先要雙方高層在文化理念、發展規劃上達成共識,獲得平等對話的門票,與對方的大腦中樞進行對話。其次要洞察供應商的真實訴求,尋求合作突破點。
同時,要在公司內部達成共識,整合公司資源,拉通所有需求,全盤考慮解決方案,制定與供應商雙贏互惠的合作策略并確保落地執行。
為了營造競爭,我們招了更便宜的新供應商,但沒多久就漲價了,怎么辦?
聚量和競爭是降本的兩把金鑰匙,競爭環境是一定要營造的。
良性競爭要引入的是“真鯰魚”而不是“假鯰魚”。那些為了進入企業而在某個產品上報出低價的供應商,往往只在為了進入企業獲得一個門票。
這些供應商的產品是否有成本競爭力?會不會在大量交付的時候,因承受不了低報價造成的巨額虧損而漲價?這種現象出現的概率很大,此時企業只能被動接受。
這種問題的根因是沒有對供應商資源做前瞻性布局,同時也缺少對新供應商的賦能。
所以開發供應商時一定要進行全面考察,找到真正的同路人,引入“真鯰魚”。
必要時,還要對有潛力的、愿意追隨我們的供應商進行扶持,讓“真鯰魚”與現有供應商站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競爭,才能牽引良性競爭,避免被動的局面出現。
現在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很多,物料的歸一化管理會不會導致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會不會限制產品創新?
首先要走出一個誤區:做物料的歸一化要解決的是復用、聚量的問題,并不是要限制研發的創新。
要明確定制化一定是基于客戶可感知的需求,客戶感知不到的需求,就不應該做定制,而是要不斷地復用我們優選庫的物料,遵循歸一化。
在客戶可感知的地方,例如手機的外殼,讓客戶感覺到“炫”,就要看未來的方向上哪些技術、工藝可以提升客戶感知,把它提前應用到我們的產品上,這就是定制化。
定制化不是無序的,要有序的使用相應的技術路標器件/工藝,而不是泛濫的拍腦袋的使用器件/工藝,要對準產品的商業成功。
在對準商業成功的時候,所有采購域的小伙伴都要成為工程商人。研發要轉變成有商業思維的工程師;采購不能僅僅關注價格,要從工程的角度考慮問題,讓供應商的技術為我們的產品創造價值,讓客戶愿意為這個價值買單。這個時候大家才能形成合力。
來源:喬諾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