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沒有高質量的策劃會,就不可能打漂亮的勝仗。沒有高質量的復盤會,就沒法持續迭代和改進。對企業來說,最大的浪費,其實是經驗的浪費,復盤,就是總結經驗,持續改進的過程。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策劃和復盤。
凡事要策劃
先來看一段視頻。這是一段喬丹在比賽中的視頻。這場比賽,喬丹包攬了全隊 87 分中的 45 分,更是憑借最后一投,幫球隊完成了第二個三連冠。
比賽的勝利,離不開喬丹和隊友的高超技術。但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教練的提前策劃和布局。
了解籃球的人都知道,當比賽只剩最后幾十秒的時候,不可能有時間去思考。如果沒有提前做好策劃,怎么搶籃板,怎么防守,對手可能的策略是什么,怎么應對,上場后就會亂成一團。
因為真正在戰場上,不能只靠滿腔熱血和靈感。沒有高質量的策劃,就不可能打漂亮的勝仗。
工作中更是如此,小到一次部門活動,大到公司的重要項目,都需要提前策劃,也就是我們說的謀定而后動。
那么,怎么開好策劃會,一場高質量的策劃會,應該具備哪些原則和步驟呢?
高質量策劃的三個原則
一場高質量的策劃會,需要具備三個重要原則。
一、現場感
現場感,就是要盡可能排除困難,現場面對面開策劃會。
因為只有在現場,大家才能處在同一個場景中,聚焦同一件事情,更愿意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也能更好地發現問題,溝通起來就會更有效果。
反之,如果是線上,效果就會打折扣,因為你不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狀態怎樣。沒有共同的場景,就很難聚焦在同一件事上。
二、輕體量
策劃會不能開成發散會,團隊規模要小,重點要突出。
這樣,大家才能更好地聚焦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旦人太多,你一言我一語,就容易偏離主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強準備
策劃會是有準備的會議。
參與策劃會的每個人,在接下來的任務中,擔任什么角色,需要做什么,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比如,舉辦一場研討活動,誰負責對接嘉賓,誰負責現場布置,誰負責餐飲,甚至誰負責遞話筒,都要有清晰明確的分工,對自己負責的事情,要做到100%熟悉。
除了遵循這三個原則,一場高質量的策劃會,還需要有三個關鍵步驟。
高質量策劃的三個步驟
一、設定可以量化的目標
目標要具體,且可衡量,才能容易理解和執行。
比如,你定的目標是,成功舉辦一場研討會。這就是一個非常主觀和籠統的目標,什么樣才算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么?
衡量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如果是在線下,觀眾有沒有提前離席;如果是線上,播放量,好評率等等,都可以作為衡量因素。
只有設定了可量化的具體目標,才能匹配相應的策略和行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執行,所以策劃會,一定要有明確且可量化的目標。
二、明確關鍵成功因素
其次,是明確關鍵成功因素。
比如,要舉辦一場成功的活動,要分析使活動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假設你的目標是播放量超過100萬,要做到哪些關鍵事情,才能完成這個目標。
三、結合活動和關鍵成功因素進行子活動策劃
明確關鍵成功因素后,再根據具體的活動和關鍵成功因素,展開具體的行動。
比如,要完成某個關鍵成功因素,具體的行動是什么,前期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等等。
掌握這些原則和步驟,策劃會更有效果。
說完了策劃,我們再來說說復盤。
凡事AAR
AAR,After Action Review,即任務后檢視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復盤。
復盤,是聯想非常重要的方法論,辦了一場活動,完成了工作,交付了一個項目,再回顧一遍,分析過程中的得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持續改進和迭代。
任正非先生也同樣重視復盤。在華為,他除了自己始終保持自我反省,還要求各級員工“戰后必總結”,就是每打一仗,每經歷一次團隊作戰,都要及時總結復盤,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哪些需要繼續保持,哪些動作需要停下來。
標桿企業都如此重視復盤,那么,復盤有什么用呢?
一、從“蒙著打”變成“瞄著打”
復盤,可以讓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隨時審視事情的進展,看看事情有沒有偏離原來的方向。
在當前的資源下,設定的目標是不是合理,通過階段性復盤,檢驗之前做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然后再決定,是不是需要做出調整。
很多時候,事情沒做好,不是因為不努力。其實是做著做著,就偏離了原來的方向。這時候如果不復盤,不跳出事情本身,就沒法發現真正的問題,等到發現的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
所以,復盤,就是讓你跳出事情本身,更加客觀地分析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看看是不是偏離了初衷,方向是不是正確,及時發現問題,做出調整。從毫無章法的“蒙著打”,變成有策略的“瞄著打”。
二、看清問題背后的問題
同時呢,通過復盤,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件事情發生的過程中,有多少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有多少可控的因素。哪些是因為運氣,哪些是因為實力。
看到問題背后的本質,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環境。
比如,開會遲到這件事,很多公司都會遇到。而且大家遲到的理由也各種各樣,但都不是自己的問題,都是外部不可抗力造成的。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認真復盤遲到這件事,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理由都不過是為自己開脫的借口。因為開會的時間是一早就定好的,大家也都知道,這件事的底線在哪里。
如果依舊遲到,那一定是自己做事,或者考慮事情的方式出現了問題。
三、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人們常說,人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就是因為絆倒一次之后,人們就有了經驗,知道怎么去避免再被絆倒。
這其實就是復盤的功勞,犯錯成本越高,越要好好復盤。
比如,飛機起飛前,會有這樣的對話:
“打開內側著陸燈!
“打開固定著陸燈。”
“打開頻閃燈!
“自動油預燈!
“應答機開!
“氣象雷達打開!
“起飛前檢查單完成!
這些看起來機械的固定動作,是飛機起飛前,必須要執行的流程。
在形成這種流程之前,相關人員可能對無數次的飛行進行過回顧和復盤。
這些起飛前的檢查流程,就是復盤后固化業務流程的典型例子,目的就是避免犯錯,因為這些錯誤代價太大了。
如何復盤?
說了這么多,再來看看如何復盤。在陳中寫的《復盤》這本書里,詳細介紹過復盤的兩種方法:情境重現法和關鍵點法則。
先說情境重現法。
情境重現法,就是像回放電影一樣,把做過的事情,在復盤的時候演練一遍。
除了當時的背景和環境信息,一般來說,情境還包括三種“場”:信息場、思維場、情緒場。
信息場,就是當時現場的外在環境有什么,比如,誰在場,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思維場,就是當時大家是如何思考的,潛在的共識是什么。
情緒場,就是當時在現場的人,處于什么樣的關系中,為什么會這樣,大家的情緒是怎樣的,興高采烈,還是垂頭喪氣,斗志昂揚,還是沒有信心。
信息場、思維場和情緒場的結合,形成一種能量場,最終決定了人們可能采取的行動。
所以,一次好的復盤,除了重現當時的行為,最重要的,是要重現當時的信息場,思維場和情緒場。
情境重現這種復盤方式,可以減少信息遺漏,同時呢,在復盤的時候也能更好地理解,當時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做了決策A,而不是決策B。
再說關鍵點法則。
關鍵點法則,簡單來說就是在復盤的過程中,首先確定復盤事件的關鍵點。
然后圍繞關鍵點,進行重現、思考和推演的方法。
我們說,復盤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錯誤,持續改進。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復盤之后,都要做到三件事:繼續做、停止做、開始做。
什么是“繼續做”?
就是通過復盤,發現有些行為和事件是非常好的,需要繼續保持的,就要繼續做。
比如,前幾次活動,每次結束都及時做了復盤,發現了一些問題,對于下一次的活動幫助很大,及時復盤這件事情,以后要“繼續做”。
什么是“停止做”?
就是通過復盤,發現還有一些事情,對于推動工作進展沒有幫助,或者降低了工作效率,要停止做。
比如,上次開策劃會,一個會議開了三個小時,幾個觀點來來回回,吵作一團。以后會議上,沒有重點的爭論要停止做。因為這既浪費大家的時間,也很難得出有效結論。
什么是“開始做”?
就是通過復盤,發現還有一些事情非常重要,但以前沒有想到,以后要開始做。
比如,最近你發現開會效率特別低,總是因為突然出現的問題,討論半天。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大家開會前沒有明確會議重點。以后開會,要提前確定好會議重點。所以“明確會議重點”這件事要開始做。
這就是復盤。當然,任何復盤,都是發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離不開具體的時間、空間、組織背景和文化。
雖然復盤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但是也會受到場景的影響。如果是團隊復盤,在復盤的時候要營造一種合適的對話環境,讓大家感到安全、安心、舒適。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龍波,喬諾咨詢創始人